雄安體育中心,一座地標建筑的理性與感性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河北站
進入雄安新區啟動區,晴朗的夏日能見度極高,遙遙望去,一組外形方正的鋼結構建筑群十分搶眼。這就是備受關注的啟動區11個標志性建筑之一——雄安體育中心項目。
19日,記者乘坐“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河北主題採訪團的大巴,駛進仍在施工中的雄安體育中心項目建設現場。
建設中的雄安體育中心體育館(雷崔捷 攝)
站上雄安體育中心項目部的頂樓看台,龐然大物驟然呈現眼前,外方內圓的結構清晰展現。環視施工現場,規劃的一場兩館以中軸對稱、主從有序的方式排列,由西向東串聯游泳館、體育場、體育館三個建筑,主體建筑周邊還包括附屬建筑和配套室外工程,總佔地面積約35公頃(525畝),總建筑面積約18.5萬平方米。
“有人說這裡是雄安的鳥巢、水立方,以及五棵鬆體育館,雖然規模不及它們,但我們的功能配置和硬件條件,是可以向北京看齊的。”雄安集團公共服務公司項目建設事業部總經理助理朱鼎祥說。
理性:理念先行,注重運營
“一般來說,體育中心可以建成大型、中型、小型三種不同規模。雄安體育中心項目基於雄安的人口、城市規模,在充分考慮到未來的運營和使用后,最終決策定位為30000座甲級體育場、10000座甲級特大型體育館,以及2000座甲級游泳館。”上海建筑設計院建筑二院院長唐壬說。
目前,全國范圍內的體育場館普遍面臨場館空置率高、利用率低的問題,雄安體育中心如何應對這個問題?答案是將運營與規劃前置考慮,把每一寸土地規劃清清楚楚后再開工,不留歷史遺憾。
朱鼎祥向記者介紹雄安體育中心項目(雷崔捷 攝)
“項目剛開始的時候,新區就比較支持這個項目,批復了一筆運營策劃費用。我們聘請了專業運營策劃團隊,以運營為先導,對整個場館進行了規劃,並把運營和商業理念都考慮進去。既能舉辦各類體育賽事,也能迅速切換成文藝演出的模式,比如舉辦演唱會。”朱鼎祥說。
一場兩館落的周邊綠地,通過賽事軸自南側與北側包圍三個建筑單體,北側用地定義為城市公園,南側為體育公園,張開雙臂歡迎市民前來健身。
建筑採用“大跨度拱構架”“雙首層設計”“減隔震”等新技術,具有先進的設計水准。截至今年6月初,體育中心一場兩館屋頂鋼結構均已施工完成,游泳館、體育館二次結構、體育場地下部分二次結構已施工完成,已全面進入屋面、幕牆、機電安裝施工,並逐步轉入室內裝修、室外小市政和景觀施工階段。
據介紹,體育中心距離北京南六環僅有86公裡,交通便利。項目建成后,將是未來雄安新區重要的體育活動配套建筑群,對服務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完善雄安新區的整體配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位關心雄安發展的網友留言:“哇!這就是將來雄安足球隊主場吧!”熱血勵志,激動人心的精彩文體活動,將輪番登場,確實未來可期。
感性:中華風貌,青春正好
雄安體育中心設計的一大特點,是中華風貌在體育建筑中充分體現。
雄安體育中心效果圖。(圖源:中國雄安官網)
體育中心以中正有序的方式塑造體育場館內外空間和形象,以方、圓的幾何造型強化東方意境,以藍綠相容的方式塑造宜人尺度,最終以印章落款整個城市畫卷。此外,建筑外立面的位置還仿照中式琉璃瓦,以層層屋檐出挑的方式體現中華建筑形象的特點,生動詮釋東方美學與大型體育建筑的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體育中心建有三處空中環廊,它們各自環繞相應的主體建筑,如山水一般高低錯落。環廊連接起了人、建筑與自然景觀的新關系,而不是把人的行為局限在建筑內部或建筑外部。登上長廊,既可以向內看,當氣氛組觀賽看演出,也可以向外看,觀賞雄安美好的自然環境。
“體育中心要辦比賽,設計要國際化,用材和建造方法很現代、很標准、很理性,但我們項目的氣韻卻是很東方、很中國的,有充滿感性的一面。”唐壬說。
作為項目成長的見証人和參與者,朱鼎祥多次登上還在建設中的空中環廊,端詳這座年輕的城市。
“我的孩子是去年在雄安出生的,名字裡帶個‘安’字,這樣取名是希望他和這座城市共命運同發展吧。”朱鼎祥和一些經歷類似的年輕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笑稱為“雄一代”。他們象征著新城的未來,也寄托著人們對於新城的熱望。
朱鼎祥1992年出生在石家庄,2019年從南京大學建筑系畢業后,選擇回到家鄉河北,到雄安搞建設,“想回來參與京津冀的發展”。當時仍是女朋友的愛人,放棄了廣州的外企工作,毅然和朱鼎祥一起來到雄安定居。2022年,孩子出生,一個全新的三口之家在雄安生根發芽。
“沒能親歷深圳特區、浦東新區的建設,但我和我的家庭趕上了雄安新區的建設,也算是參與歷史了!”朱鼎祥說。他所在的公共服務團隊,90后員工佔到約五成比例,和雄安一樣年輕。
理性與感性交織,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公共服務目標彰顯,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雄安體育中心將服務於更多新雄安人,也迎接更多來到雄安工作、旅游的京津冀、乃至全國各地的朋友。年輕的雄安正朝著“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目標闊步邁進。
(責編:李雪晴、劉師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