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讓“未來之城”跑出“加速度”
加快構建支持全面創新和高水平開放的體制機制
創新,讓“未來之城”跑出“加速度”
十一月四日,雄安新區軟創街區的一間辦公室內,遠遙科技總經理朱光宇(中)帶領著工作人員團隊進行技術研討。 本報記者 劉光昱攝
11月4日,雄安新區容東片區樂安街,軟創街區一樓的一間辦公室裡,河北雄安遠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遙科技”)總經理朱光宇正跟工作人員探討技術方案。
遠遙科技是軟創街區首批入駐企業,從今年3月入駐至今,短短7個月時間,在雄安實現了新興技術的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這條長300多米的軟創街區內,23家入駐企業均為從事軟件行業的科創企業,其業務范圍覆蓋人工智能、物聯網、遙感監控等不同領域。
這些“含科量”極高的科創企業緣何“扎堆”選擇入駐軟創街區?
軟創街區負責人李根介紹,雄安新區結合產業發展規劃,建設軟創街區這一新型科創載體,打造軟件綜合科創平台,並實施“科技企業成長陪伴計劃”,提供辦公空間、投融資對接、創業輔導、戰略咨詢、企業管理等全鏈條式的創新創業服務,助力軟件企業發展壯大。
為了讓入駐的科創企業心無旁騖地專注於研發創新,軟創街區從入駐前到入駐后,提供全鏈條服務——入駐前,為科創企業提供遷移全程幫辦服務﹔入駐后,軟創街區實施“科技企業成長陪伴計劃”,提供包括孵化辦公、投融資對接、創業輔導、戰略咨詢、企業管理等在內的全鏈條式創新創業加速服務,在“從搖籃到成熟”的過程中陪伴和支持科創企業發展壯大。
對此,朱光宇感受頗深:“軟創街區為我們提供一站式服務,在這裡我們可以心無旁騖地做項目、搞研發。在街區裡,我們還找到了合作伙伴,為開拓雄安本土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服務不僅局限於一條街上,軟創街區的工作人員還會為入駐企業帶來新區舉辦各類科創大賽以及相關論壇的信息,並為企業參加路演和大賽進行專業輔導。截至目前,遠遙科技已在雄安新區參加各類科技創新大賽5次,其中兩次獲獎。這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還為企業快速成長提供了助力。
眼下,遠遙科技已經完成城市“雲眼”綜合服務平台的自主研發,並與雄安國創中心、雄安集團等多家企業成為產業生態合作伙伴。
遠遙科技在雄安快速發展的背后,是雄安新區支持全面創新和高水平開放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
頂層設計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雄安新區聚焦發展五大高端高新產業,即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新材料、高端現代服務業、綠色生態農業。
圍繞“五新”目標,雄安新區加快發展新產業,強化產業和項目“生命線”理念,堅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落地與招商引進高端高新項目落地並重,確立主導產業,引進龍頭企業,構建產業鏈,強化創新鏈,強化政策和項目支撐,推動產業項目在重點片區聚集落地。
“在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的支持下,雄安新區科技創新工作在視野格局、資源集聚、創新能力、轉化應用、體制政策等方面實現了一系列突破。”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局長王彥偉介紹,以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供應鏈、價值鏈“六鏈融合”思想為指導,雄安新區系統布局“四個三”科技創新體系,優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制造、新材料3大產業,著力打造國家級前沿創新平台、產業孵化創新平台、成果轉化創新平台3類創新平台,聚力打造啟動區及第五組團聯動容東片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高新區3個科技創新集聚區,加快構建疏解單位協同創新、未來產業協同創新、未來城市協同創新3個協同創新場景。
如今,越來越多創新平台不斷匯聚起雄安新區創新“火花”,變應用場景為發展前景。
位於雄安新區啟動區的雄安科創中心,是新區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集聚區。
華鑄科技集團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智匯雲舟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紛紛在這裡安家。該中心的三棟主體建筑分別涵蓋了雄安科技成果交易和轉化中心、雄安科技成果展示中心、雄安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其中,雄安科技成果交易和轉化中心可以為技術成熟度高的科技成果提供挂牌、公示、交易價款結算、合同登記等一站式服務,例如創新型企業、科研團隊可以將他們的知識產權成果進行挂牌或通過抵押進行融資。
打開雄安新區的地圖,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智能網聯大廈、空天信息大廈、人工智能大廈……27棟主題樓宇勾勒出這片熱土壯闊的創新圖景。“這些主題樓宇充分吸納各類創新要素,形成了‘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產業集聚優勢。”雄安新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首批授牌主題樓宇協議入駐企業已達323家,協議去化率52.5%,一棟棟主題樓宇在“謀創新、聚人氣、促疏解”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助力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集聚和吸納創新要素資源,雄安新區出台空天信息、軟件和信息服務、城市鴻蒙等12個產業支持政策﹔搭建科技創新平台,空天飛行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雄安創新研究院等創新平台有序運轉,促進創新鏈、產業鏈、金融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建設科技教育基礎設施,發揮首批疏解的4所高校優勢,雄安高校協同創新聯盟成立,通過學分共享、設施共用等措施,把疏解轉移變成創新發展的重要契機﹔構建創新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引導基金體系,各賽道專項產業基金陸續設立。
如今,雄安新區科技創新體系逐漸完善,科創要素加快匯聚,創新主體培育能力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氛圍更加濃厚,一幅面向未來的科技產業新生態圖景正徐徐展開。(記者曹錚、李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