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擁抱“銀發”

AI檢測儀15秒生成健康數據,用於社區老人日常健康篩查﹔“火柴人攝像頭系統”能在老人跌倒時自動發送警報,守護老人安全﹔“銀齡直播間”裡,文昌花園居民宋會吉老人在鏡頭前展示自己的書法作品,古稀之年找到了新的社交舞台……雄安頤養·智慧養老展示館內,這些創新實踐打破了人們對傳統養老的認知。
當“銀發浪潮”席卷而來,如何讓老年人享受更有品質的生活?雄安新區給出的答案,既充滿科技感,又彰顯人文溫度——用科技賦能養老,為構建全齡友好城市注入新動能。
當智慧養老從概念走向實踐,它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應用,更代表著破解養老難題的全新路徑。科技將成為老齡化社會中不可或缺的溫暖力量。
智慧養老重構健康管理模式,將被動醫療轉變為主動預防。傳統養老模式中,老年人往往在身體出現明顯不適后才尋求醫療幫助。而AI檢測儀15秒生成健康數據,使得日常健康篩查變得簡單易行,社區老人可以隨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醫生也能通過這些數據及時發現潛在健康風險。
智慧養老不再局限於單一設備或場景,而是朝著體系化、產業化方向邁進。作為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的重點入駐企業,負責展示館日常運營的智慧康(雄安)健康養老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園區內雄安興元科技、雄安妙心生物科技、北京眼神科技等企業,整合VR空間技術、AI健康檢測、智能適老家居等前沿成果,打造沉浸式養老體驗空間,展現出科技賦能養老的強大合力。這種協同創新,為破解養老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影響更為深遠的是,智慧養老正在重塑老年人的社會連接方式,打破了年齡對生活可能性的限制。當年輕人通過短視頻平台展現自我時,“銀齡直播間”裡的老年人同樣渴望表達和參與。智慧養老模式下,科技搭建了一座讓老年人重新走向社會中心的橋梁。老人獲得的不僅是陪伴,更是一種被看見、被認可的存在感。
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雄安的探索具有重要示范意義。展示館的建成,不僅為打造現代化雄安智慧養老實踐場景提供了可聽、可看、可感的創新體驗,也是新區進一步推動優質服務資源向老年人集聚的有力探索。科技與養老的深度融合,為構建更加包容、溫暖的社會環境奠定基礎,在實現“老有所樂”的基礎上,讓“全齡友好”真正成為城市發展的底色。(李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