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場內外,科技創新項目很搶手

雄安安全應急創新技術應用大賽作品與多地資源“無縫對接”
賽場內外,科技創新項目很搶手
“我們的設備能使受災者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的健康評估。公司落地后需要一個500平方米左右的展示區。”近日,河北光媚磁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艷媚介紹。
當天,第二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雄安安全應急創新技術應用大賽決賽在雄安新區場景匯科創園啟動。比賽進行的同時,在路演台對面的302洽談室,陳艷媚作為首個結束比賽的選手,正與雄安新區以及唐山市相關人員對接投資、落地等事宜。
陳艷媚所在公司此次帶來的參賽作品是“磁感AI全身損傷快速篩查設備”。該設備通過發射特定頻率、振幅的電磁波,激發人體各器官、組織形成磁感應共振,十分鐘左右即可出檢查結果,救援人員可迅速了解傷者器官受損情況。
“剛下路演台就被請進洽談室,從選址到補貼,新區和唐山介紹了相關政策,很實在。”陳艷媚告訴記者,這次大賽就像高效的“資源對接站”,從技術展示到落地服務的“一站式”支持,使公司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跟陳艷媚同樣走進洽談室的,還有中普智隅(雄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賈磊磊。該公司的參賽作品是“新能源汽車地下空間AI自動滅火裝置”。其自主研發的AI大模型通過多模態融合分析實時監測,可在幾秒內完成火情監測定位並啟動滅火,移動裝置則可快速物理隔離火源,抑制起火電池燃燒,保護周圍車輛及人員安全。
“大賽提供的寶貴機遇,以及雄安新區優厚的政策、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讓我們最終選擇在這裡扎根。”賈磊磊說,此次他在洽談室與雄安新區應急管理局以及容城縣進行了深入對接,就生產線落地的場地規劃等進行了溝通,為項目全面落地做准備。
洽談室裡的暢聊只是本次大賽助力企業落地轉化的一個縮影。大賽期間,組委會同步提供項目落地應用、孵化轉化、融資等系列配套服務,在賽事初期便廣泛征集參賽技術產品落地需求,舉辦系列政策、金融、企業對接活動,開展產業招商政策系列宣講,在雄安乃至全省搭建成果展示轉化、產業鏈精准對接、金融資本賦能、場景應用拓展的多重對接交流平台,有力促進參賽單位快速成長和創新發展,加速推動參賽單位資金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
據悉,本屆雄安安全應急創新技術應用大賽共設置安全應急先進適用裝備和安全應急先進技術及解決方案兩個賽道,436家單位的516個優秀作品報名參賽,最終160個作品晉級決賽。(記者李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