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深一度”系列解讀:
推動教育發展“上台階” 雄安新區與知名高校的“雙向奔赴”

今年上半年,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相繼官宣“牽手”雄安新區。優質教育資源持續導入,讓這座“未來之城”的“妙不可言、心向往之”進一步具象化。
這三所“雙一流”高校,將在哪些領域同雄安新區加強合作?又會帶來哪些資源?
中國政法大學:有序推動雄安校區建設
6月20日,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姜澤廷、校長馬懷德、黨委副書記黃瑞宇,副校長劉艷紅、王洪鬆一行到雄安新區考察調研。
此次調研行程信息量頗豐,中國政法大學與雄安新區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政法大學雄安研究院揭牌成立。官方新聞還顯示,雙方圍繞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實際需求、持續深化校地合作、有序推動中國政法大學雄安校區建設等方面深入交流。
這是中國政法大學雄安校區首次得到官方“曝光”,中國政法大學也成為第12所官宣或提及其將建設雄安校區的在京重點高校。
目前,雄安新區首批4所疏解高校——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北京林業大學雄安校區已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這4所高校均位於雄安新區起步區第五組團北部。
第二批5所疏解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語言大學雄安校區已完成選址,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這5所高校均位於雄安新區起步區第一組團北部。
此外,北京郵電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也都曾公開提及建設雄安校區的相關工作安排。
而關於雄安研究院,根據中國政法大學主要領導表述,該研究院是學校“一中心多基地”戰略空間布局的重要一環,將在咨政平台共建、法治建設合作、人才培養交流、雄安新區法治政府建設、社會綜合治理等與雄安新區領域深化合作。
早在今年2月15日,姜澤廷、馬懷德便曾帶隊考察雄安新區整體規劃和建設情況。
彼時姜澤廷表示,學校將全面對接雄安新區法治建設的戰略需求,助力雄安新區創建國家級法治示范區,為雄安新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馬懷德提出,學校將充分發揮法學學科的專業優勢,在立法咨詢、干部培訓、社會治理、城市治理等多個關鍵領域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為雄安新區的法治建設注入強大動力,助力雄安新區打造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的示范樣本。
華東師范大學:兩大平台揭牌
6月17日,華東師范大學與雄安新區管委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上,雙方為“華東師范大學雄安教育研究院”“華東師范大學家校社政協同育人實驗區”揭牌。
根據協議,雙方將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的原則,重點圍繞教育發展規劃、人才培養、家校社政共育、產學研融合等六大領域開展深入合作,推動雄安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和華東師范大學“雙一流”建設。
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梅兵表示,華東師范大學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參與雄安新區建設事業。下一步,學校將充分發揮在教育領域的學科優勢、人才優勢與科研優勢,依托“華東師范大學雄安教育研究院”“華東師范大學家校社政協同育人實驗區”兩大平台,整合優質資源,做好政策規劃,完善教師培養體系,在依法治教、產教融合、智能教育、國際化教育等領域探索新模式新路徑,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
華東師范大學位於上海市,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與上海市政府重點共建,2017年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擁有教育學、生態學、統計學3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6個上海市高峰學科(I類:教育學、世界史,Ⅱ類:地理學、統計學,Ⅳ類:島嶼大氣與生態、智能教育),第五輪學科評估中40%參評學科獲評A類學科。現有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10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上海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1個。
2024年7月10日,華東師范大學曾作為代表高校之一與雄安新區容城縣舉辦了校地合作簽約儀式暨大學生實踐基地揭牌儀式。
中國人民大學:人大附中雄安學校選址落位
3月18日,中國人民大學與雄安新區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官方新聞顯示,雙方將探索打造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人大附中雄安學校,完善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貫通培養機制,打造大中小學教育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探索打造高端高新產業聚集區,建設雄安未來智造產業研究院﹔探索打造校地城聯動新高地,大力推進開展學生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和干部人才培訓等工作。
3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與人大附中一行前往雄安新區開展黨建聯學共建活動,就探索打造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區,推動大中小學教育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展開深入調研。
人大附中暨聯合學校總校黨委書記、附中校長劉小惠表示,人大附中將按照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進人大附中雄安學校建設規劃,依托人民大學雄安未來智造產業研究院等落地雄安的高等教育資源和創新平台,共同探索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貫通培養路徑,助力打造大中小學教育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評價研究中心主任周光禮表示,通過探索打造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區、建好人大附中雄安學校,探索實現“選育銜接”到“學研貫通”的全過程育人模式。
6月13日,《中國人民大學大中小學教育一體化綜合改革示范基地項目勘察設計招標公告》(以下簡稱“項目”)發布。該項目位於雄安新區昝崗組團,計劃分三期建設,一期總建筑面積15.37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幼兒園、初中部、高中部等﹔二期總建筑面積2.70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國際高中部﹔三期總建筑面積1.93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小學部。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不含土地征遷費),總用地面積約296畝。
由此可見,上述項目即為人大附中雄安學校的建設內容。此外,記者從6月19日舉辦的雄安高新區高質量發展交流會上獲悉,人大附中雄安學校和雄安未來智造產業研究院選址位於昝崗組團中交未來科創城地塊東南方向(登雲路東側)。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人民大學自2018年起援助雄安新區教育,派駐教師扎根人大附小雄安校區(原容城縣溝西小學),組建研究生支教團赴雄安新區支教﹔召開新質生產力與數字經濟發展對話(2024),與雄安新區9個單位、集團開展合作,設立13個科研項目﹔組織師生到雄安新區開展社會實踐,成立雄安新區引才工作站,鼓勵優秀畢業生到雄安就業創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