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庭释放大能量 雄安容西让纠纷化解不出“生活圈”

人民网雄安2月27日电 (记者王红)“你发现了吗,咱们片区有法庭了!”在雄安新区新建回迁片区——容西片区的社区广场上,回迁居民刘大姐兴奋地和邻居们分享着新发现。
2024年2月18日,随着法槌第一次在容西片区人民法庭敲响,雄安新区在回迁片区设立的首个人民法庭正式投入运行。截至目前,该法庭已办理民事案件1400余件,实现了“小事不出片区,矛盾就地化解”的治理目标,让“小法庭”释放出了基层治理“大能量”。
“网格法庭”授课。雄安新区中级人民法院供图
作为连接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创新实践,该法庭构建起“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对上对接片区管委会,对中协同社区党总支,对下融入小区网格,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治理网络。
其中,特别打造的“网格法庭”模式,将庭审现场搬进社区活动室,邀请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参与旁听,通过“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示范效应,已累计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15场,培育基层调解骨干260余人,让法治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
“我们不仅要当‘裁判员’,更要做好‘普法员’。”法庭负责人介绍,针对回迁群众关注的物业纠纷、家事矛盾等高频问题,雄安新区中级人民法院创新推出“解纷指导码”,基层调解员扫码即可联络到对应的“网约法官”,获得线上法律指导。
容西片区学校学生模拟庭审。雄安新区中级人民法院供图
此外,容西片区人民法庭还联合容西管委会、社区、学校在法庭设立法治教育基地,量身打造普法宣传重点,持续擦亮“容法青帆”青少年法治宣传品牌。
数据显示,容西片区人民法庭设立以来,群众诉讼成本降低27.38%,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了9天。在最近处理的张某诉曹某法定继承纠纷案件中,涉及多层法律关系,案情复杂,法庭通过“法院+基层调解组织+行业调解力量”的多元解纷机制,仅用18天就促成了双方调解,使矛盾得到彻底化解。
“司法服务要跟着群众需求走。”雄安新区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把容西经验推广至更多回迁片区,通过“智慧法庭+社区网格”的深度融合,持续输出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方案,为建设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