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人民日報系說雄安 政策
解讀 聚焦京津冀 直播訪談 新雄安人
文化 生態 雄圖 智庫
人民網雄安4月11日電 (記者李雪晴、李兆民)雄安新區今日發布產業政策“免申即享”工作舉措,包含首批54項“免申即享”政策申報清單。 雄安新區產業政策“免申即享”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李兆民攝 雄安新區54項“免申即享”政策清單圍繞技術支撐體系、資金監管體系、政策更新體系、智慧便捷體系等4大工作體系,其中工信領域22項、商務領域21項、科技領域6項、發改領域2項、外貿領域2項、疏解領域1項,享受主體基本覆蓋了新區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能夠觸達不同類型、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
3月28日,由雄安新區科學園管理委員會、中國雄安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City-X 雄安城市鴻蒙”2024年春季產品發布會,在雄安新區啟動區雄安科創中心舉行。多款基於鴻蒙系統的創新產品亮相,展示了鴻蒙系統在智慧園區、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 未來之城,為“新”而來。
當前,雄安新區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階段,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並舉。去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於支持高標准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為高標准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賦予重大機遇。 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快布局,“全域城市鴻蒙體系”啟動建設,百所高校、百家科研院所、萬名大學生雄安行……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為創新之城、魅力之城、未來之城,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在雄安全面落地以來,新區科技創新政策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創新載體平台加快建設,層出不窮的創新場景“看得見,摸得著”,讓創新生態“可視可感”。
4月8日,河北滄州黃驊港—雄安新區內陸港在雄安綜合保稅區揭牌設立,為雄安新區打造了一條高效便捷的出海運輸通道。 滄州黃驊港—雄安新區內陸港將黃驊港的海運、場站、保險、供應鏈金融、國內國際貿易等港口物流服務功能前置到雄安新區,為雄安新區打造高效、便捷、經濟、穩定的出海運輸通道,也為雄安和滄州的聯動發展暢通了要素流動渠道,開辟了產業聯動廊道。 滄州黃驊港位於渤海灣穹頂處,距雄安新區150公裡,是津冀沿海港口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白洋澱畔,春意盎然,“未來之城”,拔節生長。雄安新區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階段,工作重心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並舉。 城市框架全面拉開,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綜合承載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全面增強,雄安新區從藍圖變成實景,逐漸成為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城市。
人民網雄安4月9日電 (記者宋燁文)4月8日,滄州黃驊港-雄安新區內陸港在雄安綜合保稅區揭牌設立。當天,滄州港務集團還與雄安綜合保稅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揭牌儀式現場。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 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加快形成——產品從規模生產到個性定制,產線從勞動密集到人工智能,生產空間從工業園區到深海深地深空,科技創新不斷實現新突破,使新質生產力展示出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 高瞻遠矚,把脈定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質生產力概念並作出重大部署,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引。
人民網雄安4月8日電 (記者劉師豪、李兆民)今天上午,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礦產”)在雄安新區舉行總部項目開工動員活動,標志著中國礦產總部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開工儀式現場。人民網記者 李兆民攝 中國礦產總部項目位於雄安新區啟動區中谷甲1號,該項目在設計上利用地塊相鄰優勢形成水平線條的延展性,天際線微微上揚,配合建筑頂部帆型風電裝置,呈“揚帆啟航”之勢,並借助周邊臨水、近綠的景觀優勢,形成和諧、生態的景觀效果。
3月28日,以“創新驅動 數智雄安”為主題的2024數字城市安全名家名企雄安行活動在雄安新區舉辦,來自雄安新區及全國網絡安全領域重點企業代表共1000余人參加活動。 本次活動設有院士演講、共建和賦能、主題演講、企業路演等多個環節,現場還發起大模型安全生態伙伴聯合倡議,眾多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聚焦產業發展重點、前沿技術等方面進行主旨演講和交流探討。 近年來,雄安新區數字城市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基礎逐漸夯實。
超過50%,這是目前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在全國發電總裝機中的佔比﹔1/3,這是去年清潔能源發電在全社會用電量中的佔比﹔7毫秒,這是金沙江所發水電“閃送”至長三角需要的時間。 從堅定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到能源科技持續迭代創新,再到多項能源技術領跑全球……在全球能源轉型版圖上,中國的位置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天上地下”,可再生能源應用廣 晨光微曦,藏北高原上,一座座巨型白色風機佇立。
微信
微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