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人民日報系說雄安 政策
解讀 聚焦京津冀 直播訪談 新雄安人
文化 生態 雄圖 智庫
啥是樓宇經濟?有沒有樣板?雄安有答案。 同一樓宇裡,上午剛聽到身處高樓層的工程師打電話催促零件測試,午休時就發現中間樓層的零件廠商員工拎著咖啡直接竄到樓下送樣品﹔頂樓實驗室的AI算法剛調試完,中層的產品經理已經在客戶溝通群裡@隔壁工作室,約下午茶碰方案——雄安新區創新打造主題樓宇經濟。 樓宇經濟的雄安模式,打破傳統平面產業園區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承擔著破解空間約束與承接非首都功能的雙重使命。
本報石家庄3月23日電 (記者張騰揚)京雄高速公路是雄安新區“四縱三橫”區域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底,公路全線貫通,綜合運用北斗高精定位、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並安裝大量智慧感知設備。記者從河北高速集團了解到:目前,京雄高速智慧監控中心匯聚智能管控平台、應急處置調度平台、車路協同服務平台及數字孿生可視化平台四大平台,實現全路段毫秒級智能管控,實時展示3D數字孿生公路,以三維圖形呈現車流軌跡、氣象狀況和設備狀態。
本報雄安2月26日電 (記者張志鋒)2月25日,雄安新區城市超級APP——“雄安”客戶端正式上線。 “雄安”客戶端實施移動優先策略,以新聞報道為先導,集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等功能於一體。新聞版塊設有要聞、專題等11個頻道,涵蓋雄安本地熱點新聞、重點工作、建設成果展示,滿足用戶對新聞信息的需求。
一個“窗口”,連通三地。 登錄河北省經營主體跨區域遷移“一窗通”平台,上傳材料,僅15分鐘,北京中啟標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怡明就完成了公司遷往石家庄的准遷申請,兩天后拿到新的營業執照。 公司遷移,原先要“兩地申請、多次往返”,如今“一地申請、隻跑一次”。
本報北京2月24日電 (記者鄧劍洋)記者從水利部和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截至24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量突破700億立方米,京津冀豫四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14億。 優化水資源配置方面,工程供水區域不斷延伸,受益人口持續增加,中線各受水城市的生活供水保障率從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工業供水保障率達90%以上。北京城區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區和雄安新建城區供水全部是南水,河北城鄉生活和工業供水八成以上是南水。
加快打造新時代創新高地創業熱土 ——雄安新區“聚要素之年”發展觀察 2024年是河北雄安新區確定的“聚要素之年”。這一年,首批疏解央企中國星網進駐辦公,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緊鑼密鼓裝修﹔中試基地、科創中心等創新平台項目擴建穩步推進﹔梅卡曼德機器人等一批高科技企業落戶…… 積厚成勢,未來之城日新月異。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雄安新區考察並主持召開高標准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時強調:“要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各領域改革開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試點示范項目在雄安落地,努力建設新功能、形成新形象、發展新產業、聚集新人才、構建新機制,使雄安新區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本報雄安2月6日電 (記者張志鋒)5日,雄安新區舉行今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開工動員活動,這批集中開工項目共70個,項目多、體量大、覆蓋面廣。今年續建和新開工項目計劃完成投資超2000億元。 雄安新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這批開工項目有4個特點:緊緊牽住承接疏解“牛鼻子”,一切工作服務疏解、配套疏解、支撐疏解,推進重點疏解項目落地提質提速,統籌做好金融島站周邊一體化開發等疏解配套設施建設。
本報雄安2月5日電 (記者張騰揚)雄安新區大力推進足球場建設,截至2024年底,足球場數量達246個,每萬人擁有足球場數量達1.91個,遠超“十四五”時期全民健身相關方案提出的達到0.9個的任務指標。 2024年,雄安新區引進高水平足球教練員49人,足球教練員總數達322人﹔雄安新區開設足球課的中小學總數達235所,覆蓋13.9萬名學生,重點推動校園聯賽、城市聯賽,同時引進國家級以上賽事、京津冀區域賽事,共舉辦足球賽事活動1100余場。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06日 10 版)。
人民網雄安1月31日電 (記者劉師豪)1月30日(正月初二)上午7時許,天剛蒙蒙亮,雄安國貿中心項目三工區的總工張洪坤便駕車來到了項目施工現場,准備進行巡檢工作。 “春節期間項目不停工,我們每天都要組織兩次巡檢,目前留在工地的工人大概有160人,主要進行鋼結構吊裝、焊接,水電管線預埋等工作。等再過幾天,進場工人會陸續多起來。
人民網雄安1月19日電 (記者劉師豪)1月18日,位於雄安新區容東片區金湖未來城的雄安AI科技大廈正式啟用。目前,人民幼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健康港灣——從容醫療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博海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沃)、經易文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武漢海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完成意向入駐簽約。 雄安AI科技大廈外景。
微信
微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