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婦產醫院婦科專家楊淑麗(靠前居中者)在容城縣婦幼保健院做示范手術
回憶起今年8月一次搶救病人的經歷,雄安新區容城縣婦幼保健院院長董文朝仍然心有余悸。
“順利產下一名女嬰后,產婦在五分鐘內兩次呼吸心跳驟停。這種情況下搶救回來的幾率是很低的。排除了產后出血的情況,專家組判斷是羊水栓塞。”全力搶救之下,產婦的呼吸心跳稍稍恢復。接下來的三個小時裡,董文朝和醫療團隊全力奮戰,通過婦科縫合處理、輔助呼吸和循環支持等治療手段維持住她的生命體征,為平穩轉運到綜合醫院重症監護室創造條件,最終順利將病人轉往保定的河北大學附屬醫院,得到救治。
董文朝和同事從北京婦產醫院來到雄安新區進行醫療幫扶已經三年。經過三年的努力,容城縣婦幼保健院的醫療服務能力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無到有,讓更多本地患者留下
2018年起,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衛健委陸續啟動了對雄安新區容城縣、雄縣和安新縣相關醫療單位的對口幫扶工作,三地醫療專家入駐了三縣醫療衛生機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於2018年10月與容城縣婦幼保健院簽署對口支援幫扶協議,至今已派出11名專家長期幫扶容城縣婦幼保健院。
“在我們來之前,容城縣婦幼保健院隻有產科,沒有婦科。”董文朝告訴記者,過去患者需要就醫,發生陰道出血可能就要到保定去,大一點的問題就要去北京了。“我們從頭開始,從無到有把婦科科室建立了起來。現在一年到頭,手術能做四五百例。”
如今,不但更多本地的患者被留了下來,很多去北京就醫的患者聽說容城縣已經有了北京的專家長駐,還專程回來享受家門口的高水平醫療服務。
“經過我們三年的努力,容城縣婦幼保健院婦科的醫療水准應該說已經接近地級市婦幼醫院的水平了。更多的患者進行本地化的治療,對他們自己來說,也省去了異地就醫的各種花費和諸多不便。”董文朝說。
手把手培養,為當地建立人才隊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為容城縣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協助提升容城縣婦幼保健院醫療團隊的專業能力,也是北京幫扶專家的重要工作。
“我們重點培養了6名骨干醫生,手把手地教。因為醫院原來沒有婦科,剛開始他們連婦科基礎的查體都沒有掌握。”董文朝說,從基本的查體等內容開始,到能做婦科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處理,以至能做常規手術,三年下來,容城縣婦幼保健院已經擁有了一支基本成型的婦科醫生團隊。
現在,除了像宮頸癌全切、子宮內膜癌這樣相對難度較大的婦科病四級手術還需要北京專家在場,三級以下的手術,容城縣婦幼保健院的骨干醫生已經能夠自己駕馭了。
前不久,容城縣婦幼保健院還完成了雄安新區醫療系統第一例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有力充實了人才隊伍。一位來自外省市三甲醫院的婦科副主任醫師受聘擔任了容城縣婦幼保健院的學科帶頭人。
“我的家人和孩子都跟我來雄安新區定居了。我們原來的條件和環境都不錯,但我們更看重的是雄安新區廣闊的發展前景。”這位醫生說。
沖鋒一線,保數十萬百姓和建設者健康
對醫務工作者而言,新冠疫情的防控是近兩年的頭等大事,在雄安新區更是如此。董文朝說,兩年來,他們差不多把一半的精力放在了疫情防控上。每當疫情防控的哨聲吹響,他和同事都沖鋒在一線。
容城縣是雄安新區三縣之一,容東片區是雄安新區首個大規模建設的區域。除了容城當地的20多萬百姓外,這裡還長年駐扎著十幾萬人規模的工程建設大軍和大批各領域的雄安新區建設者。董文朝介紹,容城縣婦幼保健院在一年時間裡做的核酸檢測次數達到27萬多次,完成新冠疫苗接種29萬多劑次。
雄安新區的疫情防控舉措十分嚴格和細致。“如果外來人員到過中高風險地區,在新區我們第二天就能鎖定相關人員,這就是雄安的效率和速度。”董文朝說,近兩年的時間裡,容城縣婦幼保健院的工作范圍內沒有發生過一次感染風險的事件,有力支持了雄安新區整體的疫情防控工作。(記者 白波)
微信
微博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