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書寫讓人民滿意的答卷
——河北連續4年實施20項民生工程紀實
笑意,寫在秦皇島市盧龍縣木井鎮木井村村民李瑞祥的臉上。2021年縣裡將木井至楊劉線從原來的四級公路改造提升為三級公路,他進城賣貨的路更暢了,通往富裕的路更“短”了。
信心,溢滿邢台市任澤區大學畢業生李月紅的胸膛。得益於就業職業培訓工程,她在任澤區創業孵化基地實現了自主創業,還享受到一次性創業補貼,干勁更足了。
年終歲尾,河北省傳來溫暖的好消息——2021年承諾的20項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或超額完成。
黨的十九大以來,河北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連續4年滾動實施20項民生工程,特別是2021年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同步謀劃實施了10件民生實事,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聚焦百姓急難愁盼,高位推動層層壓實責任
2021年6月7日上午,石家庄市建華南街道潤園社區居委會黨員活動室裡,圍繞老舊小區改造的“疑難雜症”和基層群眾的“急難愁盼”,一場省委書記與基層黨員干部群眾代表的交流座談正在熱烈地進行。
建明小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74棟樓、1萬多居民,在全省老舊小區改造中經過整治,環境已大為改觀。
“小區太大,年頭又長,存在雨水管網排水不暢的問題”“還有老樹多,很多枝杈貫穿了高壓線,是安全隱患”……聽著社區負責人的介紹,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一一記錄下來,並現場辦公、親自協調、解決問題。
“摸清群眾所思所盼、所急所難,才能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暖到群眾心窩裡。”王東峰一趟趟調研、一次次座談,實地了解與群眾生活休戚相關的“憂”和“難”。很多問題解決之后,他還經常到當地“回頭看”。
實現全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河北民生答卷提出新的時代考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省委常委會、省級領導班子和各級領導干部堅持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從制度設計上重民生之利,在具體工作中解民生之憂,在改革發展中補民生短板。
辦好民生實事,堅持目標導向。
2017年12月,省委九屆六次全會提出“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將“補齊民生短板的硬仗”列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要打好的“六場硬仗”之一。從2018年起,河北省委、省政府連續4年開展“雙創雙服”“三深化三提升”“三創四建”“三重四創五優化”活動,滾動實施20項民生工程,突出普惠性、基礎性和兜底性民生建設,更多的惠民政策密集出台,更多的民生改革加速發力,更多的普通百姓分享到發展成果。
在此基礎上,2021年河北省又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重要內容,著力辦好10件民生實事。王東峰親自審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實施方案,親自謀劃20項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實事,民生改善成色更足。
辦好民生實事,堅持問題導向。
圍繞群眾關心關切的重點難點焦點問題,河北省完善政策、創新舉措,真正破解難題、見到實效。
強化政府投入和市場化投資雙輪驅動,加大各級財政資金投入,鼓勵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投入,切實解決資金難題。強化系統思維,統籌推進托幼事業發展、小學下午“三點半”后服務全覆蓋,加快構建居家養老、社區日間照料、機構養老相互協調的養老服務體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棚戶區改造、就業幫扶等工作。
辦好民生實事,堅持結果導向。
實施20項民生工程,河北省堅持加強組織領導和層層壓實責任,堅決兌現對人民群眾的庄嚴承諾。壓實各級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和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第一責任人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加強質量監管,規范招投標程序,強化工程監理和資金監管,努力打造標杆工程、精品工程、廉潔工程,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優化城鄉人居環境
2021年12月13日,唐山市路北區秦黃下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進入安置房選號階段,70歲的劉愛芹想選135平方米的房子,“小區裡公共配套設施完善,住著肯定舒服。”
秦黃下片區房屋為唐山大地震后第一批工房和自建房,歷經數十年風雨,房屋老舊,配套不足,居民搬遷改造的願望非常強烈。2018年6月中旬,唐山市對秦黃下片區啟動征遷,按照最好的地段、最好的規劃、最好的質量、最好的配套的“四最”標准進行改造,老片區上將成長起新城鎮。
“舊房換新顏,老屋迎新生”的故事不止在這裡上演。
在我們的城市日新月異的同時,一些老舊小區、棚戶區、城中村等卻越發顯得與城市發展脫節。
為改善城鎮群眾居住條件,河北省加大城市更新行動力度,深入實施城市改造提升工程,從2018年開始,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三項工程相繼被納入20項民生工程。全省累計改造棚戶區住房194.6萬套﹔累計啟動城中村改造1341個,44.3萬戶居民居住條件將得以改善﹔累計改造老舊小區9368個,老小區煥發了新生機。
以往到石家庄市永輝超市(民心廣場店)購物,找車位是個麻煩事兒。現在,擁有619個車位的地下智能停車場讓市民存車、取車十分便捷。
為解決居民停車難題,2021年河北省將城市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工程納入20項民生工程,聚焦大型商業、文化娛樂、醫院、車站等停車問題突出區域,挖掘地上、地下空間資源,建成城市公共停車位23萬個,城市停車環境得以改善。
翻看20項民生工程成績單,民生工程的持續實施不僅讓城市大變樣,也讓鄉村更美好。
走進邯鄲市峰峰礦區和村鎮后連庄村,河水清澈見底。原本這是一條污水河,家家戶戶的污水、糞便都排進河裡,河水臭不可聞。得益於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每家每戶產生的污水經小型化糞池初步沉澱后,通過污水管網直接輸送到鎮上的污水處理廠,家家還實現了旱廁變水沖廁,生活越來越美好。
讓農村居民如廁實現從“將就”變“講究”,讓農村不再“污水靠蒸發”,河北相繼把城鄉廁所改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村廁所改造提升、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等納入20項民生工程。2020年底實現了“連茅圈”全面消除,2021年截至12月5日,全省改造農村戶用衛生廁所141.8萬座、新建農村公共廁所2.16萬座,建設覆蓋10780個村庄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387條農村黑臭水體全部治理到位,實現動態清零。
從過去的“臟亂差”到如今的“潔淨美”,農村人居環境短板加快補齊,燕趙鄉村越來越美麗宜居。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持續推進,大量農村人口到城市發展,不少村庄出現“空心化”現象。鄉村少了人氣,閑置了不少資源,既不利於農村長遠發展,也與鄉村振興目標相悖。
湛藍的天空下,張北縣后大營灘村內,一排排整齊別致的二層樓,遠遠望去安靜又祥和。過去這裡嚴重“空心化”,全村251戶,常住戶僅74戶,環境差,經濟條件也落后。
經過“空心村”治理改造,全村283套氣派的二層樓拔地而起。借助毗鄰草原天路的優勢,村民們還找到了致富新門路,人氣也越來越旺。
河北省連續兩年將“空心村”治理納入20項民生工程,把“空心村”治理與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按照多規合一要求,統籌編制規劃,健全配套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全省1073個農宅空置率50%以上的“空心村”、631個農宅空置率30%至50%和2995個農宅空置率30%以下村庄治理均已全部完成,不僅讓鄉村美起來,也讓鄉親們富起來。
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
河北省連續3年實施公共交通建設工程,2021年又將“四好農村路”提升工程納入20項民生工程,重點加大農村資源路、產業路和旅游路建設支持力度,2018年以來,新改擴建農村公路3.13萬公裡,全省縣城30公裡范圍內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運行率達到95.3%。“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為歷史,老百姓“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逐漸變為現實。
社會保障擴面提質,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每天下午放學鈴聲響過,悠揚的歌聲就會從石家庄市草場街小學的音樂教室裡響起。一旁的書法班、科技班、美術班、魔方班裡,孩子們全神貫注、饒有興趣地與老師互動。
孩子放學早、家長不便接,這樣的時間差被稱為“三點半難題”。2019年,在河北省教育、發改、財政、人社等多部門聯動之下,困擾家長們多年的“三點半難題”終於解決。
2021年,河北省明確將解決“三點半難題”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辦好10件民生實事之一,從彈性放學到按需延長課后服務時間,從提供看管的基本服務到開設特色興趣課程等,解決“三點半難題”措施不斷提質升級。全省義務教育學校全部開展課后服務,643萬學生樂享此項服務。
普通百姓幸福日子的背后,是河北省全力辦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等急難愁盼問題的生動實踐。
唐山市濱河社區居民李阿姨兒女不在身邊,老伴又患有小腦萎縮后遺症。2021年12月3日下午,老伴在家做康復訓練時意外摔倒,怎麼也起不來,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和社區醫務室醫生、護士及時趕到,才把老人扶了起來,還為老人做了身體檢查,確保無恙。
老有所養是千千萬萬家庭關切的“家事”,也是河北省20項民生工程的必選項。針對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河北省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大力拓展服務效能,全省4717個城鎮社區實現了日間照料全覆蓋。
“一老一小”問題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難題。河北省著力抓好“一老一小”服務工程,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育。
2021年9月家門口的幼兒園投用后,辛集市雅園小區居民焦曉倩立馬把女兒從離家遠的一所幼兒園轉到了這裡,“這個幼兒園不但環境好、離家近,接送孩子方便,保教費也便宜,真是既省錢又舒心!”
如何讓城鄉孩子享受便捷、貼心的學前教育?河北省不斷優化學前教育服務供給,連續4年將幼兒園建設列為20項民生工程,2021年又將“推進城鄉幼兒園全覆蓋”列入10件民生實事。全省幼兒園總數已達28132所,其中農村幼兒園數量達到22914所,按照1.5公裡服務半徑標准,實現了全省農村幼兒園全覆蓋。
通過持續攻堅,河北省民生領域的“冰點”正在消融、“難點”開始破題,民生保障網不斷織密筑牢。
聚焦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4年來,細數被納入20項民生工程的公立醫院改革工程、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和基層公共醫療服務惠民工程,每一項都關系健康河北的建設、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升。“四醫聯動”改革不斷深化,全省所有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實現一體化管理,基層公共醫療服務進一步完善。
聚焦百姓端牢就業“飯碗”,4年來,從職業教育和就業培訓工程,到職業技能培訓工程、就業促進工程,再到就業職業培訓工程,一系列聚焦穩崗位、長技能、促創業的政策接連落地。我省開展各類職業技術培訓366.26萬人次,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加快推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聚焦百姓共享改革發展成果,4年來,農村危房改造、城鄉特困人員救助、助殘助孤服務等工程不斷織密兜牢民生保障底線。河北省城鎮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保障性住房應保盡保,農村危房實現動態“清零”。全省納入低保人員167.9萬,其中農村低保152.2萬﹔納入特困供養25.6萬,其中農村特困人員25.2萬,社會救助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從2018年、2019年的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到2020年的文化惠民工程,再到2021年的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及體育設施建設工程,河北省不斷創新文化惠民舉措,年平均文化惠民演出達2萬余場次,2021年又發放城市文化惠民卡32萬張、農村文化惠民券339萬張,社區、村庄健身設施竣工10770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和體育健身需求。
保障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2021年12月16日上午,王東峰主持召開省委專題會議,聽取全省2021年20項民生工程完成情況匯報,謀劃2022年重點民生工程。他要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著感情和責任持續推進民生工程。
新的目標已確定,新的號角已吹響。把人民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大責任”扛在肩上,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件接著一件辦,河北省委、省政府堅決兌現對人民群眾的庄嚴承諾,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河北日報記者 宋平)
微信
微博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