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項目中綠色建筑佔比達100%,高鐵站站頂和高速公路可光伏發電,村民提籃購物、垃圾分類、物品再利用形成習慣……這是記者近日在河北雄安新區看到的場景,正處於大規模建設階段的雄安將低碳理念延伸到各個方面。
雄安商務服務中心。新華社記者朱旭東 攝
站在雄安商務服務中心廣場北望,一座朱紅牆體、灰色飛檐的建筑進入視野。據介紹,以其為主體構成的城市建筑群,實現綠色建筑三星標准全覆蓋,部分樓宇還實現超低能耗,年節約用電共計1100萬千瓦時。
雄安新區還形成“原材料無廢工廠—綠色建筑—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建材場”的綠色建設鏈條。位於容西片區的混凝土攪拌站,採用全封閉生產、集中除塵、地源熱泵等工藝和技術,較傳統攪拌站降低了30%以上的能耗和60%以上的碳排放。位於容東片區的再生利用建材場年處理建筑垃圾能力達70萬噸,產生的再生料可用於堆山造景和工程填墊。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負責人介紹,新區新建項目中綠色建筑佔比達100%,其中新建城鎮建筑執行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准,新建政府投資及大型公共建筑執行綠色建筑三星標准。
生態環境部2019年公布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雄安新區作為新區代表參照執行。近年來雄安聚焦“存量無廢化、建設無廢化、發展無廢化”的目標,努力打造一座“低碳生長”的未來之城。
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站頂分布式光伏電站。新華社記者朱旭東 攝
冬日的陽光照射在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站頂4.2萬平方米光伏板上,閃閃發光。這裡採用“光伏建筑一體化”的方式設置發電系統,自2020年12月正式並網發電以來,已累計發電超過1000萬千瓦時。
“光伏+”的綠色實踐在雄安新區並不鮮見。在榮烏高速新線雄安段,利用路基邊坡、收費站等安裝光伏組件,每年可發電5300萬千瓦時。
千年大計從“千年秀林”開始。五年多來,新區累計造林46.9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1%提高到34%。作為“千年秀林”的一部分,林地面積超過1000公頃的雄安郊野公園,每年便可新增碳匯1萬噸。
綠色低碳理念從城市延展到農村,雄安新區在三縣選取25個鄉村開展“無廢鄉村”建設。坐落於雄縣龍灣鎮的胡各庄村,曾是生活垃圾隨處可見的落后村。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胡各庄村通過積分獎勵制度,讓村民自發自願保護家鄉環境。
“我們探索積分制管理與提籃購物、垃圾分類、物品再利用等行為挂鉤,建立適合農村固體廢物管理的長效機制,推動農村生活端固廢源頭減量。”胡各庄村黨支部書記溫波說。
據了解,雄安新區對三縣鄉村生活垃圾進行清理,河道和村庄共排查並清運各類垃圾344.5萬立方米。形成城鄉環衛一體化運營模式,實現新增生活垃圾日產日清。
有“澱中翡翠”美譽的王家寨村。新華社記者牟宇 攝
初冬的白洋澱飛鳥翔集、如詩如畫。乘船向澱深處駛去,便來到了白洋澱唯一不通陸路的村庄——王家寨。
“過去村裡各種生活污水都是往澱裡排,污水橫流。取暖做飯全靠煤,每到冬季,水面漂來浩浩蕩蕩的運煤船,黑壓壓一片。”王家寨村黨支部書記王軍回憶說。
而如今,各戶下水口全部接入管網統一經污水處理站處理,生活垃圾日產日清。王家寨告別了“黑煤球”,完成綠色智能微電網示范項目建設,成為全電綠色生態景區。
近日,雄安新區綠色低碳與能源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宣布成立,他們將強化頂層設計、聚焦重點領域高質量構建標准體系,帶動這座新城“低碳生長”進入新的階段。
微信
微博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