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雄安樣本”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雄安樣本”

2023年09月11日17:55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原標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雄安樣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努力創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標杆”。雄安新區兩級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全力推進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以司法工作現代化服務保障雄安新區高標准高質量建設。在數年的司法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雄安樣本”。

發揮能動司法協調機制,護航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

白洋澱是雄安新區發展的重要生態水體,被譽為“華北之腎”。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雄安新區考察時指出,“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成效明顯”。這一治理成效離不開雄安法院的不懈努力。雄安中院創新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機制,設立專門化環境資源審判庭,集中管轄涉白洋澱流域5地43縣(市、區)環境資源類案件。除雄安中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外,雄安新區還在安新法院設立了白洋澱環境資源法庭,集中管轄雄安新區應由基層法院受理的一審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雄安法院還與檢察機關、公安機關、環境資源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在信息共享、線索移送、辦案協作等方面無縫對接,提高生態治理成效。在環境案件執行過程中,雄安法院有效推動執行協作機制,在案件審結后將涉及賠償、罰金、沒收違法所得,以及增殖放流、異地補綠、勞務代償等修復性司法措施的執行委托給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發生地法院,有效提高了案件執行效率。在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上,雄安新區已經構建起了“行政執法+司法審判+法治宣傳”的“府院聯動”新格局。此外,雄安法院還持續引入行政調解、行業調解、專業調解,發揮各類調解人員熟悉群眾工作、熟知法律政策、深受群眾認可的重要優勢,與專業法官相結合,形成化解矛盾的合力,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果,受到老百姓的歡迎。

借助大數據、雲計算、5G等新科技,賦能基層社會治理

“雲上雄安”這座看不見的城市,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已經成為雄安新區的亮麗名片。雄安新區借助“雲上雄安”獨特優勢,充分發揮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台的功能,持續打造“智慧法庭”和“智慧司法”。群眾有矛盾和糾紛,網絡信息化系統會在第一時間及時“反應”,大數據平台會及時取証,法律專業人員會及時到場依法調解。這些創新舉措不僅高效化解了糾紛,也成了雄安新區社會和諧穩定的“晴雨表”和“潤滑劑”。在調解工作中,雄安法院借助互聯網形成了“總對總”在線多元解紛新格局,在河北法院“冀時調”在線平台,調解員可以與當事人在線進行溝通聯絡、調查案情、查閱相關証據等,這為需要法律服務的當事人提供了便利,也大大提高了糾紛解決的效率。

加強法治宣傳教育,讓依法工作生活真正成為一種習慣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雄安新區考察時強調,“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穩扎穩打,善作善成,推動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全民守法是法治社會的基礎工程,既要著眼當前又要立足長遠,各部門要形成合力、持續推進、久久為功。隻有努力提升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才能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雄安法院緊跟時代,在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特別是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在環境資源案件審判中,法官通過“巡回審判”、請當地民眾來法院旁聽庭審等機會,向民眾普及生態環保法律知識,將法治宣傳教育和案件審理有效結合起來,在法治實踐中持續提升公民法治素養。雄安法院創新打造“雄安法院生態司法保護小衛士——藍小綠”,已成為雄安法院的綠色使者,在今年9月開學季為同學們送上內容豐富多彩的“開學第一課”,引導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在安新法院白洋澱環境資源法庭設立生態司法保護教育基地,利用先進的聲、光、影等多媒體技術,更好地呈現白洋澱人文環境、生態治理、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庭審現場實況等內容,讓觀者在實地可同時沉浸式、互動式、體驗式感受生態保護司法文化,提升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和法治理念。除了生態司法保護教育基地,還設立了“生態環境保護法官工作站”,發揮其前沿陣地作用和貼近群眾的優勢,從矛盾排查、法律咨詢、普法宣傳、糾紛化解等多方面服務群眾,凝聚全民環保、全民守法的強大合力。

雄安新區作為未來之城,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樣板。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中,雄安法院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將法治文化厚植在基層,形成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雄安樣板”,必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為全國各地的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更多寶貴的經驗.

(朱乾乾 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編:王紅、劉師豪)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