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日,迎來第三個春天的雄安新區,給人最深的印象是“藍”和“綠”。
被譽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澱,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和濕地生態系統。白洋澱的綜合治理也是雄安新區工作的重點之一,按照規劃,新區未來“藍綠空間”佔比將達70%。
然而幾年前,白洋澱裡的水質並不樂觀。
4月1日,迎來第三個春天的雄安新區,給人最深的印象是“藍”和“綠”。 被譽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澱,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和濕地生態系統。白洋澱的綜合治理也是雄安新區工作的重點之一,按照規劃,新區未來“藍綠空間”佔比將達70%。圖為3月25日拍攝的唐河入澱口濕地生態保護項目施工現場。 中新社記者 韓冰 攝
“在新區成立以前,有幾年澱裡的水都是醬油色的。”安新縣大澱頭村黨支部書記趙艾樂說。
安新縣大澱頭村位於白洋澱畔,是一個典型的純水區村。趙艾樂稱,以前水區村的生活污水是直接排放到澱泊中,再加上一些工廠為節省環保開支,將不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澱區,造成水質的持續惡化。
據趙艾樂介紹,雄安新區設立后,積極推進澱區78個村農村污水、垃圾、公廁等環境問題一體化綜合系統治理先行工程,大澱頭村又新建了2個污水處理站,日處理污水可達180噸。
4月1日,迎來第三個春天的雄安新區,給人最深的印象是“藍”和“綠”。 被譽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澱,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和濕地生態系統。白洋澱的綜合治理也是雄安新區工作的重點之一,按照規劃,新區未來“藍綠空間”佔比將達70%。圖為3月27日拍攝的安新縣大澱頭村水域美景。 中新社記者 韓冰 攝
“現在全村900多戶的污水,經過淨化處理后才會排放到澱區,處理后的水質可達到IV類水質。”趙艾樂說。
同時,大澱頭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安排了8名保潔員負責整個村子的垃圾清理,並集中運到附近發電廠進行廢物利用,做到日產日清。
在唐河入澱口濕地生態保護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忙著栽植水生植物和陸域景觀植物。
據該項目副總工程師楊方介紹,項目佔地約470公頃,將打通唐河等主要河道與白洋澱的連接,恢復白洋澱的生態肌理。同時,計劃栽植喬灌木21種11472株,水生植物6種947812平方米,綴化草地433071平方米,“通過退耕還濕,將項目區建設成低影響、近自然、可持續發展的濕地生態系統恢復示范區。”
在雄安新區安新縣,自3月15日起景區內的705條游船全部升級改造,由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集中收購,換成燃氣的環保船隻。安新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張威表示,征收船舶有利於白洋澱水質改善,能夠有效提升旅游秩序。未來,白洋澱景區將會以更美麗的面貌迎接游客。
4月1日,迎來第三個春天的雄安新區,給人最深的印象是“藍”和“綠”。 被譽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澱,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和濕地生態系統。白洋澱的綜合治理也是雄安新區工作的重點之一,按照規劃,新區未來“藍綠空間”佔比將達70%。圖為3月25日拍攝的唐河入澱口濕地生態保護項目施工現場。 中新社記者 韓冰 攝
據河北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數據顯示,2019年白洋澱湖心區斷面水質為IV類,與2014—2018年同期相比,主要指標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濃度均達到歷史最低水平。
目前,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已造林31萬畝,樹種達200種,植樹1400萬棵。今年,雄安新區將繼續植樹造林10萬畝,一幅藍綠交織的“雄安新區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從雄安新區設立初期,就投身當地綠化工作,並參加過“千年秀林”項目建設的楊方說,三年來見証了新區造林面積越來越大,明顯感覺到這裡的天更藍了,珍稀鳥類也越來越多,“未來,這裡將變成一派荷塘葦海、鳥類天堂的勝景。”(完)
微信
微博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