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7年4月1日 ,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今年4月1日,雄安新區迎來設立三周年的“生日”。三年來,雄安新區已進入大規模城市建設實施階段,塔吊林立、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正在形成,面向未來的雄安新區畫卷正徐徐鋪展。人民雄安網·雄安媒體中心走訪了部分參與雄安新區建設3年左右的建設者,通過他們的工作和經歷,展示雄安建設的成果和帶來的變化,讓他們帶你認識雄安新區的內涵。
今天接受採訪的是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有限公司生態事業部石其旺,以下為訪談實錄。
人民雄安網:您是哪一年來到雄安新區的,目前負責什麼工作?
石其旺:2017年9月,我來到雄安新區參與工作。目前主要負責“千年秀林”的建設工作。
人民雄安網:來雄安新區工作以來,最大的感受和變化是什麼?
石其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2017年11月3日,“千年秀林”作為雄安新區先期啟動的基礎性重大項目之一,種下第一棵樹、第一片林,作為參與者,我心情特別激動。當時是在一片剛清除完畢的玉米地上,種下了第一棵2米高的油鬆,在大家悉心照料下,現在已經快3米高了。
兩年多來,雄安新區已實施的造林項目主要包括大清河片林一區造林項目、10萬畝苗景兼用林建設項目、2018年秋季植樹造林項目、2019年植樹造林項目(春季)和2019年植樹造林項目(秋季)。到2019年底,新區累計完成造林31萬畝,樹種達200種,森林覆蓋率提升了11.7%。今年,雄安新區“千年秀林”項目計劃植樹10萬畝。未來,“千年秀林”將成為城市組團和版塊之間的重要生態緩沖區。
此外,新區設立三年來,還啟動了垃圾處理、唐河污水庫修復等生態建設項目。這三年,我認為最大的變化是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以前老百姓出門是玉米地,現在出門是秀林,在林子裡可以看春暖花開、散步、唱歌、跳廣場舞,人們的心情也變好了。
作為一名雄安建設者,在這裡工作感覺個人的使命感更強了。雖然現在在生活上,物價有所上升,但選擇更多了,也更加便利了。三年前出行需要乘坐電動三輪車,現在出行乘坐可以智慧小巴、彈性公交、共享單車,新區的市容市貌也越來越好,市民們也逐漸適應了這種干淨整潔的生活,我覺得大家生活更幸福了。
人民雄安網:當初是什麼原因來到雄安?
石其旺:2017年,雄安新區從各大央企選人組成造林工作營,我作為一名景觀設計師,響應號召,有幸加入這個團隊,來到新區參加植樹造林工作。新區植樹造林的第一個項目到現在31萬畝造林,我全過程參與,將來也准備扎根雄安,留在雄安了。
我在其他地方也參與過植樹造林項目,和雄安新區“千年秀林”相比還是有所不同的。“千年秀林”以常綠、長壽、鄉土樹種為基調樹種,採取自然散點和曲線種植方式,打造異齡、復層、混交的近自然森林。除了種植方式外,它還是智慧的“數字森林”,不僅每株樹苗上都帶有二維碼,可以鏈接雄安森林大數據系統查詢苗木的樹種、產地、種植位置、生長信息等,而且所有樹木生長信息匯集成的大數據,對全國乃至全世界森林自然演替規律、林業技術研究,都將提供詳實的數據參考。
人民雄安網:2020年重點工作有哪些?
石其旺:今年,“千年秀林”計劃植樹造林10萬畝,主要包括環澱林帶、河流生態廊道、道路生態廊道和部分林地斑塊及生態濕地游憩林等規劃林地。
沿新區主要河流、交通干線兩側,今年雄安還將建設多條綠色生態廊道,發揮護藍、增綠、通風、降塵等作用,串聯“一澱、三帶、九片”及城市綠地生態斑塊,構建新區藍與綠交融、綠與道相映的生態廊道體系。
2020年新區植樹造林將結合各林地的功能定位和風貌需求,優化設計理念,繼續堅持“三優先,五不要”原則,選用原生冠苗木,將常綠喬木比例控制在20%至30%之間。
雄安新區將繼續採用市場化方式推進“千年秀林”建設,使用以市場化投資為主、政府補貼為輔的投資模式,由雄安集團生態建設公司作為新區生態建設的主要載體和運作平台,自行籌資加政府補貼,先行開展造林綠化﹔著力打造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重的多功能“千年秀林”,不斷豐富、提升植樹造林“雄安質量”的內涵,營造“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整體綠化效果,提升“千年秀林”的品味和價值。
同時,河北雄安綠博園的建設也在推進中。
相關鏈接:
千年大計·我參與(一)梁智昊:“雄安智能城市規劃體系已經完備,與物理城市通過設計、同步建設已經啟動”
千年大計·我參與(二)郭瑞剛:“來雄安1000多個日日夜夜,是我人生迄今為止最輝煌的時刻”
千年大計·我參與(三)趙志芳:剛來雄安時曾忙得1個月沒出辦公樓 越是困難越要迎難而上
千年大計·我參與(四)齊麗娜:白洋澱水質改善的親歷者和見証者
微信
微博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