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百年初心未改 矢志丹心報國(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七一勛章”獲得者)

革命先烈后代瞿獨伊——

百年初心未改 矢志丹心報國(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七一勛章”獲得者)

2021年08月04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六月二十三日,在北京的家中,瞿獨伊(左)和女兒李曉雲向記者展示家人的相冊。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

黨的早期領導人瞿秋白的女兒瞿獨伊,今年100歲了。

1935年,瞿秋白唱著他自己翻譯的《國際歌》從容走向刑場時,瞿獨伊才14歲。瞿獨伊年少就繼承了父親的革命事業,在監獄中經受了生與死的考驗,她用一支話筒以俄語向全世界播報了毛澤東主席在開國大典上的講話,用一支筆報道蘇聯經驗、講述中國故事……

賡續紅色血脈

傳承革命精神

1928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近郊召開,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唯一一次在境外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年僅6歲的瞿獨伊跟隨父親瞿秋白和母親楊之華來到莫斯科參會。

會后,瞿獨伊隨父母留在蘇聯。1930年7月,瞿秋白和楊之華回國工作,為了躲避國內白色恐怖,他們隻好忍痛將瞿獨伊留下。一直到1942年,瞿獨伊都在蘇聯生活和學習。

1935年,瞿獨伊到烏克蘭游學,她偶然從報紙上看到了瞿秋白英勇犧牲的消息,頓時頭暈目眩,失聲大哭,昏倒在地。經過搶救,瞿獨伊才慢慢蘇醒過來。

關於瞿秋白慷慨就義時的場景,《大公報》記者曾經記錄下當時的情形:“瞿秋白至中山公園,全園為之寂靜,鳥雀停止呻吟。秋白信步行至亭前,已見韭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獨坐其上,自斟自飲,談笑自若,神色無異。”

2011年,瞿獨伊撰文說,父親瞿秋白唱著《國際歌》從容就義,這首歌是由他翻譯成中文的,這種為信仰視死如歸、忠貞不屈的精神很感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有些精神是永恆的,希望今天的人們能夠繼承先輩的革命精神,讓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事業越來越興旺。

生活艱苦朴素

工作成績斐然

1941年,瞿獨伊和母親離開莫斯科,從新疆回國。途中被新疆軍閥盛世才滯留、軟禁以至投入監獄。

敵人審訊楊之華等共產黨員,未能獲得他們所需要的材料,策反也未成功,就盯上了年紀尚小的瞿獨伊。敵人表示:“你還年輕,隻要答應我們的條件,出獄后會很快給你找一份工作。”面對威逼利誘,瞿獨伊斷然拒絕。獄中,瞿獨伊和大家一起參加靜坐絕食的斗爭,參加悼念難友犧牲的紀念和抗議活動……

青春年少,已然有父親之風骨、革命者之精神。

1946年,中共中央將她們救出並送至延安。瞿獨伊的女兒李曉雲說:“母親在監獄裡就申請入黨,到延安后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組織表示,瞿獨伊沒有預備期,因為她在監獄裡就已經經受住了考驗。”

延安時期的生活對瞿獨伊的人生產生了巨大影響,如今瞿獨伊的家中,裝飾和布置十分簡單——布沙發、木書架、塑料暖壺。艱苦奮斗、節儉朴素的品質,瞿獨伊保持了一輩子。

生活上艱苦、朴素、低調,工作中成績斐然,瞿獨伊參與並見証了諸多重大歷史時刻。

1949年10月1日,瞿獨伊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用俄語向全世界播報了毛澤東主席在開國大典上的講話。瞿獨伊說:“我是含著眼淚翻譯解說大會盛況的。”

1950年,又一重任落在瞿獨伊和丈夫李何肩上,他們作為我國第一批駐外記者赴莫斯科建立新華社記者站……

克服重重困難

全心全意工作

離開蘇聯近9年后,瞿獨伊重新踏上了遠赴他鄉的征程。

在赴莫斯科的旅途中,瞿獨伊夫婦就開始了採訪工作。當時正逢蘇聯舉行最高蘇維埃代表選舉,在列車上也設了投票箱。瞿獨伊夫婦便採訪列車上的旅客,完成了從國外發回的第一篇新聞。

在初期的採訪報道工作中,瞿獨伊夫婦面臨許多困難,諸如他們隻能在莫斯科周圍50公裡以內的范圍活動,一切對蘇聯人的採訪都要經過蘇聯外交部新聞司批准,發稿費用高、發電訊工序繁瑣,等等。

一天,瞿獨伊夫婦像往常一樣乘公交車送稿件到蘇聯外交部新聞司,下車后突然下起暴雨,夫婦倆全身都被淋透。“蘇聯工作人員笑著問他們,怎麼不雇個人送材料?怎麼不自己開車?母親回答說,現在新中國剛成立,凡事都要為國家節省一點,我們自己送,不麻煩。”對瞿獨伊經常提起的這個片段,李曉雲記憶深刻。

當時,面對國家給他們的工資待遇,“父親李何說,‘我不夠格拿這麼多錢,要降低一些。’瞿獨伊說,‘我不如你,那得再降一些。’”李曉雲回憶道,最后兩人都主動降了工資。他們所得稿費絕大部分都交了黨費,還自費購置記者站所用的收音機和照相機等。

1957年1月17日出版的蘇聯《真理報》上有一張新聞照片,記錄了瞿獨伊站在周總理身旁作現場翻譯的場景。當時中國缺少俄語翻譯,所以周總理以及國內代表團訪蘇時,常常由瞿獨伊擔任翻譯。

“他們全心全意為國家工作、為人民著想,沒有其他的想法。”李曉雲說。

立足本職崗位

勤勤懇懇奉獻

“母親教育和引導我們晚輩,從來都是以身示范。對於之前的人生經歷和工作成績,她很少提起。母親總是很積極地工作,很熱情地待人,很朴素地生活。”李曉雲說,“母親就是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代表。我們都認為,這枚‘七一勛章’不僅僅是頒授給瞿獨伊一個人的,而是屬於千千萬萬像母親一樣為國奉獻的同仁們!”

從蘇聯回國后,瞿獨伊先后參加了中共中央編譯局《毛澤東選集》中譯俄校對工作和《瞿秋白文集》編輯出版工作。瞿獨伊一直嚴於律己,從不搞特殊化、從不向黨伸手,也從未向組織提出過職務和待遇上的要求。1982年,瞿獨伊忠誠為黨工作45年后正式離休。

離休后,老人始終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雖然年事已高,但她仍然關心國家發展、關心年輕人成長。2018年,96歲高齡的瞿獨伊抱病在微紀錄片《天地英雄氣》中出鏡,她清唱起《國際歌》,一字一句緩緩沁入觀眾的心底,感染了許多年輕觀眾。

百年初心未改,矢志丹心報國。瞿獨伊,這位賡續紅色血脈的革命先烈后代,立足本職崗位,勤勤懇懇奉獻,用一生的時間,書寫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風范。

(責編:張佳藝、李雪晴)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