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社會科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研究中心與經濟科學出版社近日聯合發布重磅報告《京津冀協同發展報告(2021)》。報告指出,“十三五”時期,河北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成績斐然。進入“十四五”時期,京津冀協同發展至少要在三個方面實現突破。以雄安新區為依托,培育京津冀高質量新增長點,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對河北而言至關重要。
資料圖 雄安新區 /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十三五”協同發展成績斐然
報告副主編、河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邊繼雲說,“十三五”時期,河北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成績斐然。“雄安新區、臨空經濟區、冬奧會等協同發展核心載體得以建立,改變了長期以來河北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缺乏高端承接平台和產業發展載體的局面。”
交通、生態、產業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個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報告認為,“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區域一體化交通網絡已基本形成,“軌道上的京津冀”便捷通勤圈得以建立﹔生態保護協作不斷突破,2020年京津冀首部區域協同立法“機動車污染防治條例”誕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步入協同立法階段﹔產業承接協作也不斷深入,培育了曹妃甸、渤海新區等43個重點承接平台,產業聯動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十四五”協同發展有三項任務
報告認為,“十四五”時期,京津冀協同發展至少要在內外雙循環格局構建、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高質量協同發展模式確立三個方面實現突破。
邊繼雲表示,京津冀作為全國三大都市圈之一,“十四五”時期首先要在內外雙循環格局構建中實現突破,為全國雙循環格局的形成提供支撐和引領。具體來說,就是以雙循環格局構建為核心,加快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推動區域共建、共治、共享,以及重構基於質量效益的區域產業鏈路徑。
報告指出,“十四五”時期,協同發展應在城市群建設領域實現突破,使具備國際示范意義的現代化新型首都經濟圈初具雛形。要以非首都功能疏解為核心,進一步優化提升京津冀空間結構﹔以產業體系區域性重構為核心,進一步優化提升京津冀經濟結構﹔以統籌開放為核心,進一步構建京津冀區域開放大格局。報告還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應在高質量協同發展模式的確立方面,形成對全國其他區域協同發展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雄安高標准建設意義重大
邊繼雲表示,雄安新區的設立使河北在京津冀三地中的發展地位和產業發展模式都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十四五”時期,河北在協同發展中諸多任務的完成都有賴於雄安新區的高質量和高標准建設。以雄安新區為依托,培育京津冀高質量新增長點,打造河北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和京津冀創新策源地的戰略支點,至關重要。“我們建議,在雄安新區探索建立‘創新特區’,打造全國典范創新鏈﹔以數字化、智能化的商業基礎設施和產業基礎設施的構建,支撐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推動雄安新區與沿海地區互動融合,重塑河北對內對外雙向開放大格局,引領帶動經濟發展質量提升。”邊繼雲說。
報告認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從產業轉型升級、縮小公共服務差距、促進協同創新入手補足河北的發展短板,也將是“十四五”時期河北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之一。(記者白波)
微信
微博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