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國務院關於雄安新區和白洋澱生態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干貨一覽

《國務院關於雄安新區和白洋澱生態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干貨一覽

2021年08月26日19:03  來源:人民雄安網

人民網雄安8月26日電 (王紅 李雪晴)《國務院關於雄安新區和白洋澱生態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全文日前發布。報告顯示,雄安新區和白洋澱生態保護取得明顯成效。人民雄安網梳理了報告中的要點,一起來看。

1.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順應自然、尊重規律,加強規劃引領,高標准推進雄安新區生態保護工作。

2.構建“一澱、三帶、九片、多廊”生態空間格局。

3.到2035年雄安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0%、起步區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50%、生物多樣性明顯提高,實現城市與澱泊共融共生。

4.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推動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統籌推進雄安新區城市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中國的雄安樣板。

5.抓緊制定完善相關規劃,強化工程設施建設,提升雄安新區防災抗災能力。

6.作為雄安新區主城區的起步區,防洪標准為200年一遇,內澇防治標准為50年一遇。

7.統籌加快建設和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全面提升流域綜合管理能力。

8.提升雄安新區和白洋澱下游河道行洪能力,加強蓄滯洪區建設,不斷鞏固和加強區域防洪體系。

9.推動雄安新區使用最先進的環保節能材料和技術工藝標准進行城市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綠色、現代、智慧城市。

10.推動起步區新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節能率分別達到75%和65%以上。

11.在雄安新區起步區構建“公交+自行車+步行”的綠色出行模式,逐步實現到2030年公共交通佔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80%、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90%的目標。

12.形成以跨區域、大容量的綠色電力為主、區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為輔的多能互補清潔能源供應系統。

13.推動制定地方性法規並開展聯合執法,形成依法協同治理的有效合力。

14.開展相關法規政策學習宣傳和普及教育,建立完善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機制。

15.探索跨部門跨區域綜合執法、聯合執法,對入澱河流流經的21個縣市上下游河道200余公裡開展排查。

16.按照“在建一批、新開工一批、儲備論証一批”的原則,滾動推進實施防洪工程建設,加強起步區防洪安全保障。

17.萍河左堤、白溝引河右堤已具備200年一遇防洪能力。

18.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穩步推進雄安新區截排系統、雨水管渠、水網系統等建設。同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19.對大清河流域實施“控源—截污—治河”系統治理,持續推進、穩步恢復白洋澱“華北之腎”功能。

20.嚴控工業污染源,取締大清河上中游流域散亂污企業3萬余家,封堵入河入澱非法排污口1.3萬個。

21.嚴控農業污染源,在沿河沿澱1000米范圍設立化肥農藥禁施區,取締水產養殖741處。

22.嚴控旅游污染源,將白洋澱景區1328艘燃油營運船舶替換為清潔動力船舶,推動旅游廁所全部達到A級,對景區航道垃圾實行網格化清潔管理。

23.大清河上游入澱河流沿線城市建成區雨污分流全部改造到位。

24.將澱邊原直排入澱的57座小型污水處理站尾水導排至澱外資源化利用,流域市縣生活垃圾實現收運體系全覆蓋和新增垃圾日產日清。

25.有效維護了白洋澱及上游河道生態環境。

26.穩妥實施退耕還澱,已全部退出澱區內稻田、藕田。

27.建成唐河、府河、孝義河及萍河河口濕地水質淨化工程並實現有效運轉。

28.對白洋澱實行“三線一單”管理措施,明確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嚴格開展相關項目環評審批、強化環境保護措施。

29.大力推進植樹造林,加快“千年秀林”建設。2017年以來,已累計造林42.8萬畝。

30.實施白洋澱水生生物資源系統調查,摸清澱區、上游水庫和入澱河流生物資源狀況並開展增殖放流。

31.2017—2020年,白洋澱累計補水14.81億立方米。

32.雄安新區2020年淺層地下水位平均埋深達到18.88米,深層地下水位平均埋深達到42.75米,分別比2018年同比回升0.76和0.56米。

33.加強用水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推行城鎮工商服務業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等措施。

34.開發水質模擬預警、數字白洋澱等應用系統,率先開展移動式監測。

35.逐步建立白洋澱生態環境基礎數據庫,完善“散亂污”企業排查和動態清零長效機制。

36.將白洋澱生態保護納入《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年—2035年)》。

37.中央財政累計下達雄安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基礎獎補資金20億元、生態環境保護減收增支補償19.5億元。

38.將雄安新區骨干防洪治理工程納入國務院確定的重大水利工程范圍。

39.《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2018—2035年)》明確的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

40.澱區整體水質由2017年的劣Ⅴ類提升到2020年的Ⅳ類,澱心區平均水質達到Ⅲ類標准。

41.2021年1—6月,白洋澱8個國考點位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Ⅳ類。

42.府河、孝義河、瀑河、白溝引河等4條主要入澱河流及上游流域50個河流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Ⅳ類,為近10年來最好水平。

43.“十四五”時期是推進雄安新區建設、打造白洋澱優美生態環境的關鍵階段。

44.穩妥有序推進澱中村、澱邊村生態搬遷及退耕還澱。

45.支持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

46.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

47.建立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

48.嚴格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

49.滾動推進防洪排澇工程項目建設。

50.提升白洋澱下游河道泄洪能力,加大堤防和蓄滯洪區建設力度。

51.支持京津冀晉四省市持續開展白洋澱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的跨區域協同立法、普法、執法等工作。

52.加快制定完善雄安新區和白洋澱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律法規體系,織牢織密法治保障網絡。

53.支持流域內北京、天津、山西等省市加強區域協調聯動。

54.實施以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統籌謀劃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鄉村一體化管控,努力打破行政分割、破除利益藩籬。

55.將全流域生態保護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考慮、一體部署推進。

56.打造白洋澱優美生態環境,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雄安。

相關鏈接:

國務院關於雄安新區和白洋澱生態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

雄安新區白洋澱水質為近10年最好

白洋澱:“華北明珠”再現光彩

“三線一單”打造藍綠生態底色——《關於雄安新區“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解讀

亮劍治污 夯實新區藍綠本底——加快恢復白洋澱“華北之腎”功能(一)

 

(責編:張佳藝、施雲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