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獲悉,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實現了《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2018—2035年)》明確的階段性目標。今年1-7月,白洋澱湖心區水質持續改善,平均水質達到Ⅳ類標准,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同比下降9.05%。白洋澱8個國考點位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Ⅳ類,其中1個為Ⅲ類,7個為Ⅳ類。
數據顯示,府河、孝義河、瀑河、白溝引河等4條主要入澱河流及上游流域50個河流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Ⅳ類,為近10年來最好水平。澱區整體水質由2017年的劣Ⅴ類提升到2020年的Ⅳ類,澱心區平均水質達到Ⅲ類標准。
今年以來,雄安新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關於雄安新區防洪排澇和白洋澱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堅持“補水、治污、防洪”一體推進,印發《2021年白洋澱水質保障重點工作方案》《河北雄安新區2021年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點》《雄安新區2021年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實施方案》等方案,扎實推進各項治理措施落實落地,確保不讓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澱。
今年前7個月,新區相關部門深入開展澱泊基礎狀況調查,對澱區底泥污染和水環境狀況進行春季夏季調查,完善白洋澱基礎數據庫。系統謀劃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圍繞生態空間建設、生態用水保障、澱外污染治理、澱區內源治理、澱區生態修復和管理能力提升等六個方面系統謀劃25個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重點項目和12項管控措施。截至目前,已完工或主體完工項目3個,開工在建項目10個,處於前期階段項目12個。
穩妥推進白洋澱生態清淤,深入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和城鎮污水治理。組織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按照《河北省農村黑臭水體全面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相關工作要求,針對轄區內所有的河、塘、溝、渠組織開展全方位、地毯式排查整治,做到排查范圍全覆蓋、無死角,確保實現動態清零。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指導雄縣結合改廁工作對剩余村庄生活污水進行治理,確保年底前實現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澱中澱邊村尾水導排工程,將原41個澱中澱邊村57個入澱污水處理站尾水全部導排至澱外進行資源化利用。雄縣、安新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完工,新區污水排放問題已得到解決。以安新縣為重點區域,積極推進新區國家再生水資源化利用試點申報工作。
開展建筑工地生活污水排查整治,全面掌握新區范圍內建筑工地生活污水底數,並開展多次現場檢查,指導和規范建筑工地生活污水處理和監測。目前雄安新區現有125個建筑工地生活區共入住施工人員135648人次,已安裝污水處理設施的生活區有77個,生活污水外運的有21個,正在辦理污水排放許可証的有3個,排入污水處理廠或管網的13個,由村或鄉鎮集中處理的有3個,進入沉澱池的有4個,其他處置措施的有4個。
大清河流域及白洋澱污染防控綜合治理全面推進,對大清河流域實施“控源—截污—治河”系統治理。“控源”即加強污染源頭管控,嚴控工業污染源,取締大清河上中游流域散亂污企業3萬余家,封堵入河入澱非法排污口1.3萬個。嚴控農業污染源,在沿河沿澱1000米范圍設立化肥農藥禁施區,取締水產養殖741處。嚴控旅游污染源,將白洋澱景區1328艘燃油營運船舶替換為清潔動力船舶,推動旅游廁所全部達到A級,對景區航道垃圾實行網格化清潔管理﹔“截污”即不斷加大截污處置力度,目前大清河上游入澱河流沿線城市建成區雨污分流全部改造到位,完成78個澱中村、澱邊村污水垃圾廁所一體化治理,流域市縣生活垃圾實現收運體系全覆蓋和新增垃圾日產日清﹔“治河”即實施入澱河道治理,開展大清河流域河道“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整治,有效維護白洋澱及上游河道生態環境。(記者崔叢叢)
微信
微博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