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河北日报记者 贡宪云摄
“城市建设不仅要遵循逻辑,还要讲究艺术。”10月17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雄安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文化气质提升也很重要,应运用艺术设计思维,将文化和创意有机融入城市街头巷尾,使艺术成为建筑与城市空间的纽带,提升人文活动空间品质,用艺术之光点亮未来之城。
杭间是上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金芦苇奖的评委。这次重赴雄安,让他有些意外。“本届设计周规模、层次、视觉推广与往年大不一样,整体展现了河北工业设计以及文创设计的最新成果。”杭间认为,对于设计界来说,这样高规格的设计周,是全球设计师认识了解河北设计很好的一个契机。
杭间注意到,这几年,全国各地举办的设计周此起彼伏。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的突出亮点是,既有制造业的大设计,也有生活中的小设计,还有河北本地的优秀文创设计。设计方法尽管不是一种路径,有的重技术,有的重创意,但都产生了很好的互动关系。围绕全球各地好的设计作品,设计界同行展开热烈交流探讨和思维碰撞。这让他深切感受到,“河北用心了。”
杭间在雄安设计论坛演讲时,向观众分享了民国时期两个人的有趣故事,一个叫杭穉英,一个叫鲍立克。杭穉英被誉为“中国近代广告画之父”,他吸收东西方绘画技巧创作的民国月份牌广告画,畅销海内外,至今影响不衰。鲍立克是德国一名建筑师,他和中国同事完成的“大上海都市计划”,提出了卫星城镇、邻里单位、浦东港口开发等许多富有远见的设想,是留给中国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非物质遗产。
杭间认为,这两人的故事经历,给现代公共艺术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带来了重要启示。“城市空间和建筑设计应有前瞻性,着眼长远、服务公众,这刚好和雄安新区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杭间认为,城市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应以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设计为引领,逐步完善、逐步进步,一步步迈向绿色之城、智慧之城。
“设计产业发展,需要强化人才支撑。”杭间表示,未来之城建设,除了要吸引全球设计精英过来,还要重视自身设计人才培养,只有自身人才跟上去了,才能跟外来人才产生良性互动。目前而言,北京、上海、杭州、重庆、深圳等地都有知名设计学院,河北这方面尚有差距。
他建议,未来,河北要重视设计教育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本地设计院校;同时,创新思维,探索开展民营企业和国外设计机构联合办学等模式,满足城市建设的设计人才需求。
微信
微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