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雄安12月10日电 (李雪晴 宋烨文)8家二级公立医疗机构已开通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县域全覆盖;
义务教育学校提供校内课后服务,开辟多种教学场所,解决“三点半”难题;
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00张,新建日间照料服务站29处,21处已投入运营;
改造新区23个老旧小区,完成255个小区智慧平安社区前端建设;
……
一项项民心工程、一笔笔民生投入、一件件实事落实,正是雄安新区不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真实写照。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雄安新区强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落实,持续用情用力推进20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2月9日,雄安新区组织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20项民生工程及10件民生实事推进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雄安新区20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工作成果并答记者问。
雄安新区“我为群众办实事”——20项民生工程及10件民生实事推进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宋烨文摄
据介绍,截至目前,雄安新区20项民生工程亮点纷呈,10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新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围绕改善城乡居住环境,今年,雄安新区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新区23个老旧小区,完成255个小区的智慧平安社区前端建设任务。此外,新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开工37496套,基本建成55752套。同时,改造安新县、雄县供水管网15.67公里,实现三县城区供水管网全覆盖;完成户厕改造81839座,公厕建设251座。
为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新区不断加大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截至目前,新区三县90%乡镇卫生院、100%村卫生室达到了标准化建设要求,32辆负压救护车、3辆移动核酸检测车已配备到位,医联体内部优质资源已全面覆盖33所乡镇卫生院,33所乡镇卫生院、569所村卫生室、865名乡村医生均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十统一”管理。
不仅如此,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今年,新区深化医疗保障领域“放管服”改革,创新医疗保险门诊慢性或特殊病申报认定工作模式。实现新区参保职工、居民门诊慢性或特殊病网上随时申报、医疗机构评审认定,参保人员相关医保待遇享受更及时、更便捷。目前,新区8家二级公立医疗机构已开通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县域全覆盖等。
同时,新区聚焦开展课后服务,解决了困扰家长多年的“三点半”难题。义务教育学校在围绕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强化实践、提升能力等方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校内课后服务。其中,雄县开展的“1+N+X”特色课后服务,更是开辟多种教学场所,解决了家长辅导作业等难题。此外,新区还大力发展幼托事业,目前,已实现托育机构省级试点、市级试点三县全覆盖,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托育机构。
如何养老,怎样养老一直是群众关心的重点和难点。今年,雄安新区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公益性和普惠型养老机构建设,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00张、新建日间照料服务站29处,21处投入运营、建立全天候随时随地医疗服务机制,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老年人共享新区建设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今年,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迎来了首批回迁群众,新区始终将保障和服务好回迁群众就业安置,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目前,容东就业服务中心挂牌运营,深入社区开展求职登记、创业指导等工作,逐步构建“新区+片区+社区”三级就业服务机制,推进政策服务落实落地。同时,新区举办面向容东片区回迁群众的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000个,参加人员3000名,签订就业意向1300人。据悉,自2020年以来,新区财政已提供2.3亿元专项资金,开发防疫消杀、护林护路等专项岗位和辅助性岗位,优先保障回迁群众上岗就业。
民生无小事,事事关民心。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副局长于善江表示,下一步,雄安新区将继续统筹部署、周密安排,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解决广大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力争年底前高标准完成各项民生任务。同时,深入谋划2022年民生工程,聚焦新区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和痛点难点,不断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为民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实效,增强新区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微信
微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