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国家发改委专题新闻发布会呈现“河北元素”
北京市通州区与廊坊市北三县协同发展已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雄安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
9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副司长曹元猛就推动北京市通州区与廊坊市北三县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等相关问题答记者问。他表示,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已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雄安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
北京市与廊坊北三县连续4年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160余个
曹元猛表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水相隔,地缘邻、人缘亲、生态融、文化近,是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已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打下了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通州区与北三县已签订一系列协议加强交界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在区域大气污染防控、流域水生态修复、土壤污染防治、垃圾处置、水资源利用等5方面实行了统一管控。潮白河干流近22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今年上半年,区域内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保持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北运河土门楼、潮白河大套桥等主要河流断面监测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运河两岸翠带环绕,城市绿心明珠镶嵌,“北京蓝”已是常态。
交通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通州区至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厂通路正加快施工,区域内已建成跨界道路10条、跨潮白河桥梁5座,开通跨界公交21条。京通快速路各收费站已实现除早高峰时段外的免费通行,有效降低了居民通勤成本。串联通州区与北三县的京唐城际铁路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北京首条跨省市地铁平谷线的北京段、河北段已同步启动建设。
产业转移承接逐步成型。自2019年以来,北京市与廊坊北三县连续4年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160余个,既拓展了北京企业的发展空间,又带动了北三县产业升级和软实力提升。在此基础上,北三县围绕重点企业延伸产业布局,已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3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73家,有效缩小了区域内的产业梯度差距。
公共服务合作不断加强。京冀两省市建立13个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北京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与北三县11所学校合作办学;39家北京医疗机构在北三县开展技术帮扶、远程诊疗、专家坐诊,北京朝阳医院、友谊医院等4家市属医院对口支持位于三河市的燕达医院,北三县已有22家定点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冀异地就医普通门诊直接结算。
雄安新区100多个建设项目压茬推进,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举措,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道,形成了北京新的两翼。
曹元猛表示,自2017年设立以来,雄安新区经过5年多的规划和建设,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
规划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央批复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后,河北省及有关方面陆续出台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4个基础性规划和20多个专项规划,构建起“1+N”规划体系。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有关方面出台了19个配套实施方案,为新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承接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目前,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加快在新区落地,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3家央企总部启动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注册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基本确定选址。同时,一批符合新区功能定位的市场化疏解项目落地建设。
新区建设项目滚动实施。按照“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论证一批”的原则,100多个建设项目压茬推进,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新区参建劳动力稳定保持在10万人以上,高峰时期约有20万建设者在紧张有序施工。目前,新区启动区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进展顺利,起步区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容东片区城市框架逐步形成,6万多名征迁群众喜搬新居,京雄城际铁路建成并稳定运营,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等建成通车。
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成效显著。白洋淀淀区水质从劣Ⅴ类转为Ⅲ类,水位保持在6.8米左右,水域面积保持在275平方公里左右,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千年秀林”等累计造林45.4万亩、植树2300余万株,新区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
微信
微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