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雄安新區建設有序推進——“未來之城”向我們走來

雄安新區建設有序推進——“未來之城”向我們走來

本報記者 張志鋒

2021年06月04日09: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未來之城”向我們走來(經濟新方位·加快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倡導綠色生活的雄安新區容城“漫生活”街區,日前全部建設安裝到位,這裡展出的很多照片,記錄著這座新城的建設逐步邁向新階段,也留下“新雄安人”的堅實足跡。

“孩子是雄安的希望”

“魔法菜園”“十步芳草”……位於雄縣的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各班學生在“雄安農場”耕種。3年前,這裡是私人菜園,現在卻成了師生的“開心農場”。

千年大計,教育先行。2018年新區實施教育三年提升行動,北京對雄安進行教育支援,當年3月北京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在雄縣二小挂牌,兩地一體化管理。

中關村三小副校長張文峰組建教學團隊共12人來到雄安,大多是骨干教師,當時雄縣二小已多年未進過正式教師。

“孩子是雄安的希望。”張文峰給大伙打氣,“我們是來點燈的,要激發老師和學生的內生動力。”

張文峰任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執行校長,撤銷傳統的教導處、政教處和總務處,成立課程部、學生部等5個部,每個部都有北京老師參與管理。

眼裡有學生,心中就有愛。過去為“便於管理”,操場用鐵柵欄圍著,隻留一個小門,上體育課時才打開。“操場應該是學校最熱鬧的地方。”張文峰讓人拆掉圍欄,把操場還給孩子。過去大課間隻做廣播操,一些孩子提不起勁。北京來的體育老師教孩子們跳街舞、打籃球。

學校成立合唱團、街舞團、書法社等,開發課外活動。機器人社團首批招30人,全校500多人報名,近年多名學生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中獲獎。今年春季開學后全縣六年級統考,備考期間,音體美等課照常上,該校學生平均成績一點沒受影響。近3年一直保持這種態勢。

新區三縣教育相對薄弱,2019年9月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區建設3所學校,“北京四中雄安校區項目內部裝修進入收尾階段,即將交付。”來自北京城建集團的施工方負責人陳昊說。北海幼兒園雄安園區、史家胡同小學雄安校區也在附近,步行隻需三五分鐘。目前,三校均進入收尾階段,預計即將交付。

近年來京津冀56所優質學校分別幫扶新區多所學校。“雄安要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擁有更優質的教育等資源,才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一位專家說。

“這是一片創新創業的熱土”

走進雄安站,安檢口豎著全新的“智能防疫系統”,這是由眼神科技開發的。新區設立后,這家人工智能企業成為首批遷入雄安的北京中關村企業。

“我們看好這座未來之城!”眼神科技員工張會過去住在通州,公司在北京上地。她每天早上6時30分出門,上班路上要折騰兩個小時。2018年1月她成為“新雄安人”,“現在20多分鐘就到辦公室,把過去花在路上的時間用來工作了。”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宣布設立,新區要建設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當年12月29日,北京中關村首批12家企業與雄安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眼神科技是其中唯一的人工智能企業。2018年9月眼神科技將總部從北京遷入新區。

雄安是創新之城,重點發展高端高新產業。2019年1月,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企業辦公區向首批26家通信、互聯網等創新企業敞開懷抱,眼神科技進駐,張會也成了這裡的一名白領。

“這是一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來自北京的創業者、雄安創業會客廳負責人田晶說,2019年接待來考察和咨詢的團隊共143批次,舉辦創業創新主題沙龍42場﹔2020年舉辦主題沙龍46場。

今年3月29日,新區政務服務中心開設“北京市業務窗口”,過去需要去北京辦理的57項企業業務,通過一張網可在新區通辦。截至今年4月,雄安新區本級新注冊企業共3880多家,“這些企業87%都來自北京。”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副局長黃玄對這些數據爛熟於心。

“當前新區已從規劃建設為主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設同步推進的重要時期。”雄安新區管委會負責同志日前考察重點項目建設時說。

“先植綠、后建城”

眼下,市民服務中心北側的雄安商務服務中心會展中心進入裝修收尾階段,這是雄安新區第一批開工建設的永久性城市建筑,會展中心計劃今年年中建成投入使用。這裡還規劃建設酒店、商務辦公、公寓和幼兒園等,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企業先期入駐的職住一體化綜合園區。

“這是我們為新區設計的第一件作品!”深圳建科院公司雄安事業部總經理姚培說,“這個項目整體實現綠色建筑三星級全覆蓋,上百項綠色建筑新技術在這裡集成應用。”

姚培到雄安新區已經3年多了,她原在深圳建科院公司北京分公司工作,2017年4月2日,雄安新區宣布設立次日,該院院長葉青從深圳飛北京與她會和,一行人直奔雄安,“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我們肯定要第一時間來體驗考察,希望為這座新城做點什麼。”

新區管委會最初設在容城鎮奧威路,姚培她們在管委會斜對面的國土巷租下兩個居民院,算是在新區安家了。

雄安新區要建設綠色之城。她們在小院門口做了垂直綠化牆,玻璃箱就是花盆,種上小柏樹等綠植。院裡還設置一座微型氣象站,監測空氣質量等,數據傳輸到新區管委會一樓的顯示屏和小巷口的電子屏。一些“新雄安人”到國土巷租房,參照小院進行綠色微改造。

國土巷過去坑坑窪窪,隻要下雨就積水。新居民們眾籌修路,直接鋪渣土磚,不用水泥勾縫,便於快速滲水。姚培還請來書畫工作者創作白洋澱系列作品,在小巷展出,呼吁人們保護環境。

新區三縣基礎設施相對滯后,一些舊街區在改造提升。深圳建科院把羅薩大街一家舊工廠改建為綠色生活和工作空間“伊工坊”。最近她們建起“漫生活”街區,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如今,這裡已成當地居民的樂園和游客的打卡地。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雄安新區堅持綠色打底。“先植綠、后建城。”葉青說。截至2021年春,新區新造林共41萬畝。

(責編:何美萱、施雲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