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中宣部新聞發布會︱舉全省之力推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發展!王東峰就雄安新區建設發展情況答記者問

中宣部新聞發布會︱舉全省之力推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發展!王東峰就雄安新區建設發展情況答記者問

2021年06月16日14:57  來源:河北日報

中共中央宣傳部16日上午在北京舉行慶祝建黨百年河北專題新聞發布會。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就雄安新區建設發展情況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時介紹,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歷史性戰略選擇。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傾注了大量心血。四年多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和中央各個部委以及京津和兄弟省區市的大力支持下,河北舉全省之力,推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未來之城畫卷徐徐鋪展,創造雄安質量和建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邁出了新的步伐。

高標准、高質量編制形成“1+4+26”規劃體系,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階段性成果。北京企業轉移新區累計注冊3756家,新區起步區、啟動區和容東片區的建設扎實推進,累計實施重點項目125個,完成投資2300多億元。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水質發生了歷史性新變化。新區森林覆蓋率由成立前的11%達到目前的30.5%。雄安高鐵站去年年底建成投用,新區外圍骨干路網四條高速、三條國省道在5月份已經全面通車,總長545公裡。初步形成鐵路、高速公路區域交通樞紐,廣大企業和人民群眾在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發展中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雄安新區作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受到全國的關心、關注、支持和世界的廣泛矚目。

王東峰介紹,雄安新區建設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准、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科學編制和報批各項規劃。雄安的規劃聚集了全國各個方面的規劃專家,還有國際上的規劃專家,特別對總體規劃,包括啟動區的控詳規都是進行全球征集,就形成了“1+4+26”的規劃體系。同時,在新區規劃編制過程中,既有總規、控規、控詳規,還有城市和片區、單體建筑的風貌設計,另外有單體建筑設計,這是雄安規劃體系編制過程中的一個創新,確保精准有效,也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

二是堅持嚴格按照規劃建設雄安新區,著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按照總書記關於“創造雄安質量,打造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的重要指示和要求,首先從標准體系做起,國家的標准和世界的最高標准,整個的標准體系是國際標准。另外,在抗震強度、防洪排澇安全,包括土壤液化監測,進行全面實施,確保這個地方地質結構是穩定的。生態環境設防的標准是最高的,防洪標准是200年一遇,防澇標准是100年一遇。同時,推進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雄安新區今年實現“無煤區”,同時要推進“無石化能源”,現在的大貨車,要替換成氫能貨車,就是要實現無石化能源,無污染企業,無未處理污水。高標准的雄安質量首先從工程質量開始,推出了一系列的標准體系和竣工驗收辦法,確保雄安質量,為千年大計提供重要支撐。

三是堅持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為“牛鼻子”,推動一批北京企業入駐雄安新區。堅持高端高新並重,以承接存量為主,疏解清單和市場化對接結合,先后出台企業產業准入和發展正負面清單,成功舉辦央企雄安行活動,穩妥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化控股有限公司注冊落戶,中央已經明確了,一批北京的高校和醫院,相繼將要落戶雄安,河北將做好承接、服務和保障工作。

四是堅持統籌白洋澱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努力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依法治污、依法保護。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具體意見,省人大出台了白洋澱生態治理保護的條例,一體推進補水、清淤、治污、防洪、排澇,實施治理工程243個,累計補水15.8億立方米,現在白洋澱的水位保持在7米以上,水質由2017年的劣Ⅴ類到去年的全部Ⅳ類,局部Ⅲ類,水質不斷改善,“華北之腎”功能加快恢復。千年秀林建設成效明顯,18平方公裡的雄安郊野公園即將對外開放,水城一體、藍綠交織的生態城市正在加快形成。

五是堅持大力發揚新時代改革創新的精神,積極打造體制機制創新高地。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省委、省政府會同國家有關部委,先后出台了土地供應、投融資、住房保障、科技創新、社會治理、教育、醫療、衛生等一系列20余項創新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堅持雄安事情雄安辦,逐步賦予雄安省級經濟管理權,省級審批權343項全部下放給雄安新區。雄安新區在投資和項目的審批上,在國家部委支持下,率先改革,實行“一會三函”,投資項目由過去的審批60多天,雄安隻用15天左右,大大提高了效率,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建設發展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河北將始終堅持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大歷史觀,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扎實推進雄安新區高質量建設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

(責編:王紅、施雲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