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新形勢下發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再走大呼隆、粗放型發展的路子”
千年窯火,燒出了廣東潮州燦爛的陶瓷文化。
曾經,憑借質優價廉的傳統產品,潮州成為世界最大陶瓷生產出口基地,但能耗高、產品低端,卻讓潮州陶瓷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競爭。
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調研時強調:“企業要發展,產業要升級,經濟要高質量發展,都要靠自主創新。”
“總書記的話說進了我們心坎裡,陶瓷產品隻有轉向高質量發展才能贏得競爭主動。”潮州三環副總裁邱基華說,依靠創新發展,如今公司的陶瓷新材料成為手機、汽車等產品的重要元件,市場前景廣闊。
中國的發展,總是在直面挑戰中展開恢弘的畫卷。
歷史的指針撥回到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新世紀以來首次滑落至8%以下,多年來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后,隱憂顯現:一些地方和部門片面追求速度規模,發展方式粗放,經濟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不斷積累,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十分突出……
時代在變,發展環境、發展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發展理念、發展方式也不能一成不變。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用更高質量的發展來解決。
從提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從堅持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到統籌發展和安全……非凡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發展棋局精准落子“高質量”。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一錘定音。
舉一綱而萬目張。高質量發展,為新時代中國經濟標注了清晰的歷史坐標。
這是必須闖過的關口——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霧霾頻發、土壤污染、河水黑臭……2012年,中國經濟總量約佔全球11.5%,單位GDP能耗卻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審視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增大、粗放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經濟循環不暢問題十分突出﹔放眼全球,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多點突破。
“新形勢下發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再走大呼隆、粗放型發展的路子”。習近平總書記登高望遠、指引方向,“我們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以適應科技新變化、人民新需要,形成優質高效多樣化的供給體系,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和服務。這樣,供求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實現均衡,我國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這是轉型升級的跋涉——實現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從注重量的滿足轉向追求質的提升……新時代的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也必然隨之提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加突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
“我們要重視量的發展,但更要重視解決質的問題,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習近平總書記語氣堅定。
這是鳳凰涅槃的過程——實現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
從量變到質變,既是深刻的哲學智慧,又是客觀的經濟規律。“經濟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上升不是線性的,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我國經濟發展也要遵循這一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100多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隻有十幾個成為高收入經濟體。那些取得成功的國家和地區,就是在經歷高速增長階段后實現了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
“隻有堅持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由大到強的跨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才能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鄧曲恆說。
循道而行,方能致遠。新時代中國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開啟了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壯闊征程。
123456
微信
微博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