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阅读:持续用力办好“三件大事” 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河北代表团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持续用力办好“三件大事” 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03月09日09:54  来源:河北日报

讲述河北好故事,传播河北好声音。3月7日20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河北代表团举行新闻发布会。河北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副省长胡启生作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集团等媒体的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

“三件大事”取得扎实成效

2021年,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三件大事”取得扎实成效。

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持续推进。在京张高铁开通后,京沈客专京承段于2021年开通运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雄、京德、荣乌新线河北段(一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京津冀三地间交通更加便捷。成功举办“央企河北行”等活动,累计承接京津转入企业和单位4万余家。首都“两区”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一体化发展步入快车道,北运河廊坊段与北京段同步旅游通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运营,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完成投资304亿元、增长19.5%。

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成效显著。重点片区和工程建设热火朝天、日新月异,全年完成投资1104亿元,容东片区939栋安置房相继交付入住。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会展中心正式启用,“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中化控股、中国星网等央企落户新区,北京援建“三校一院”项目顺利推进。白洋淀淀区水质达到三类,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累计造林43.5万亩,雄安郊野公园建成开放。出台施行《河北雄安新区条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以法治护航未来之城高质量建设发展,新区画卷徐徐铺展,城市雏形加快形成。

北京冬奥会如期高质量举办。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雪如意”“冰玉环”等标志性工程获国际奥委会高度赞誉,高质量完成交通、医疗、安保、住宿、防疫等赛事服务保障工作,为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提供了一流环境。张家口赛区成功举办2个大项6个分项51个小项比赛,取得丰硕成果。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连续三年举办冰雪运动会,建成滑雪场109个、滑冰场202个,居全国首位,参与冰雪运动群众超过3000万人。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推进“三件大事”,加快建设“两翼”带动、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河北。一是紧紧围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二是紧紧围绕创造雄安质量,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三是紧紧围绕交出两份“优异答卷”,确保冬残奥会圆满成功和后奥运经济加快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2021年,河北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超额完成“十三五”去产能任务,坚定不移调结构、转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一是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宣钢产能全部退出,石钢、唐钢完成退城搬迁,装备水平、产品结构实现提档升级。深入实施“万企转型”行动和“千项技改”工程,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三个一批”,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68家,创历史新高。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实施县域特色产业振兴计划,去年全省县域特色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

二是新兴产业激发新活力。实施百项高技术产业化、百项标准创建、创新百强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突破20%。实施企业上市“蝶变计划”和“专利护航”行动,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96家,创建国家单项冠军4家、“小巨人”企业102家。大数据与物联网、生物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应急装备、康辅器具产业增势强劲,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和产业规模全国第一,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是数字经济点燃新引擎。成功举办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签约项目187个、总投资1242.8亿元。新建5G基站2.2万个。张家口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通投用,秦皇岛中信戴卡入选世界“灯塔工厂”,雄安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华为云数据中心等加快建设。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2%、居全国第3,新增上云企业超2万家。

四是科技创新增添新动力。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1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5个项目获中国专利奖。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500家、省级研发平台259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京津共设科技专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突破1000亿元。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

2021年,全省上下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

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明显。气代煤、电代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清洁取暖累计改造量占全国50%以上,邢台、邯郸、石家庄实现“退后十”,全省PM2.5平均浓度38.8微克/立方米、下降15.3%,优良天数269天、比上年增加15天。国考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73%,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率达到98.7%,秦皇岛湾北戴河段被生态环境部评选为全国首批美丽海湾;受污染耕地、建设用地治理管控实现全覆盖。

二是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明显。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移动核查系统,深入开展“绿盾”强化监督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生态保护和修复一体推进,压减地下水超采量8.8亿立方米,完成生态补水60.6亿立方米、营造林63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42.3万亩,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强。新增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塞罕坝林场荣获联合国“土地生命奖”。

三是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出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单位GDP能耗下降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8%,可再生能源新增并网装机1098万千瓦。建立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首批降碳产品交易在雄安新区完成。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探索建立排污权政府储备,加快培育排污权交易市场,全年完成交易2826笔、金额3.8亿元。

今年,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修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河北。

全力推动河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去年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六个现代化河北”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两翼两区三群六带”发展布局,绘就了未来的发展蓝图。今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要求,咬定目标不放松,只争朝夕抓落实,奋力开创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

一是着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聚焦“三件大事”、“两新一重”、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等十大重点领域,谋划、开工、投产、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二是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优化提升高端装备制造等12个省级主导产业,振兴107个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三是着力加快科技强省建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科技成果特别是京津优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四是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五是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钢铁、建材等优势产能和装备走出去。六是着力优化经济发展布局,突出抓好大运河文化带、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太行山—燕山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带、沿海经济崛起带、石保廊创新发展引领带、冀中南转型升级示范带建设。七是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持续实施20项民生工程。八是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坚决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

今年,我省谋划实施了“三统筹三扩大四创建”活动,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当前和长远;扩大有效投资,扩大消费,扩大就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美丽乡村,以此为抓手,全力推动河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连续五年实施20项民生工程

2018-2021年,连续实施20项民生工程,全省累计开工棚户区改造53.2万套,改造老旧小区9368个,启动城中村改造1341个,改造市政老旧管网7151.2公里,新改扩建学校校舍206万平方米、幼儿园1308家、农村公路3.2万公里,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的20项民生工程,主要聚焦4方面:一是坚持补齐短板,持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三是坚持统筹推进,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坚持精准施策,着力加强就业服务保障。我省将用心用情用力惠民生,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记者周洁、四建磊)

(责编:宋烨文、施云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顶部

关闭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