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多年来,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更是政府职能部门、学界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重点。眼下,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基层治理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破解的难题。对此,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是如何解题的?一起来看。
一面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的美丽西湖,一面是“参差十万人家”的繁华市井,自然与人文和谐交织的湖滨街道,拥有积淀深厚的杭城历史文化,也拥有杭州人气最旺的商圈,被誉为“杭城的门厅”“西湖会客厅”。
中山中路、东平巷、积善坊巷……湖滨街道还是老杭州风貌的集聚地,街道各级文保、历保建筑占杭州市的20%以上,可以说每一处墙门都有故事,每一个坊巷都有传说,每一所学校都有历史。
正是在这样一个杭州老底子味十足的地方,包家荣生活了二十多年。如今,“年届三十”的青年路小区却在不知不觉间变了样。
“住宅楼的颜色是我们投票选出来的!”走在小区中,包家荣指着眼前几幢靓丽的住宅楼,乐呵呵地说,“现在外立面刷上了新颜色,保笼也基本拆掉了。”小区的新模样让他十分惊喜,“之前搭着脚手架,没有这么直观的感觉,现在拆掉了一看,嘿,真是眼前一亮!”
包家荣口中的改变,得益于今年湖滨街道在青年路社区开展的“共富基本单元建设”。
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青年路社区。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为有效契合辖区居民的生活需求,打造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今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在青年路、东平巷社区率先试点开展“共富基本单元建设”,将见仁里、尚农里、积善坊巷等小区纳入街道2022年共富单元创建。
民主促民生 畅通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七月的清晨,暑热还未来得及探头。7点40分,顾美华拉着小推车顺着青年路往家走,推车里是她刚买的新鲜蔬菜。
2005年,她在湖滨街道青年路小区安了家。家门口是栽满了法国梧桐的青年路,路两旁,青年路社区和东平巷社区相对而望。杭州照相馆、知味观、振兴祥……顾美华每天都要经过青年路上这些比邻而居的“百年老店”。
青年路上的“百年老店”。湖滨街道供图
回到小区已经快8点,小推车还来不及放下,顾美华直奔青年路社区的“幸福邻里坊”,“去看看最近社区组织了哪些有意思的课程和活动。”刚准备上二楼,就碰见了“湖滨晴雨”工作室的工作人员荀筱筱,顾美华急忙上前拉住了她,“筱筱啊,真巧在这儿碰到你,我正准备去居委会找你的呀。”
细聊后,荀筱筱得知,顾美华家住一楼,由于这次“共富基本单元建设”中对小区内的车棚进行了翻新改装,新修车棚向外伸长了50多公分,一楼采光受到影响。“新车棚把阳光都遮掉啦,帮帮忙解决一下呀。”顾美华说。荀筱筱帮顾美华拉着手推车,招呼她往外走,“顾阿姨您别着急,我今天正好在‘湖滨晴雨’民情民意收集点值班,等会儿我就去和社区还有旧改专班反映,尽快把车棚的尺寸调一下。”
在前期调研中,人民网浙江频道发现,当前,在一些基层单位,群众利益表达渠道、民主协商渠道比较狭窄,在基层治理中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对此,湖滨街道这样破题——
从“共富基本单元建设”工作一开始,湖滨街道便聚焦“群众所盼、湖滨所需、未来所向”,放大“湖滨晴雨”工作室“民主促民生”平台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功能作用,丰富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持续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拉长全过程人民民主链条。
“湖滨晴雨”工作室。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以民主促民生,不断畅通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青年路小区“共富基本单元”建设开始后,“湖滨晴雨”工作室收到了居民的一份来信,这是一份关于为“候燕”而保留电缆线的请求。
“读完居民来信后我们得知,小区7幢与4幢之间的一根电榄线上经常有‘候燕’停着,现在湖滨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到这里来的燕子也越来越多。”荀筱筱说,该居民建议,如果此次小区改造中要将此根电榄线移除的话,希望能在其它地方拉一根类似的“电榄线”,让这些“候燕”能够常驻在小区里。
“湖滨晴雨”工作室将相关情况反映给了街道旧改专班,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与来信人员取得联系,核实了电缆线的位置和“候燕”情况,在旧改中专门保留了这一根电缆。
“‘湖滨晴雨’突破了以往基层治理各个平台‘各自为阵’的局面,把与基层治理、民生服务最密切的工作平台全部纳入到‘湖滨晴雨’大平台之中统一运行、常态化互动,实现了队伍、资源、工作、机制的深度融合。”湖滨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湖滨晴雨”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徐利民说,群众把需求和困难说出来、写下来,再由工作室先汇集意见,提交街道研判,最终由街道择优落地,这样的过程就是“通气”的过程。
旧改工程由群众点题,那么,街道条线答题之后,在工程进度、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一系列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如何让百姓满意?这中间少不了纪工委的监督保障执行。据了解,湖滨街道纪工委通过定时公开小型工程招投标过程、专项维修基金使用情况等,让旧改工程成为“阳光工程”,压缩社区小微权利行使中的寻租空间,让社会评价正向,从而最终闭环。
“跨一步、帮一程、带一把”
上午8点20分,当荀筱筱到达位于青年路社区居委会一楼的“湖滨晴雨”民情民意收集点时,看到了匆匆忙忙赶来的居民王大姐。见到荀筱筱,王大姐喘了口气:“小荀啊,你在这儿就好了,我们家阳台漏水,找谁能帮忙看看?”
经询问后得知,王大姐家在这次旧改中装上了新雨棚,但不知为何,雨棚有些漏,碰上下雨天,水往家里倒灌,“现在卧室的墙面都是湿的,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好请人上门维修。”了解相关情况后,荀筱筱为其做好信息登记,并将问题反馈给了社区,“阿姨您别急,这个事儿我们帮您解决。”
工作人员在“湖滨晴雨”民情民意收集点记录居民反映的问题。“湖滨晴雨”工作室供图
8点50分,在收到荀筱筱的消息后,青年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清芸立刻电话联系了街道旧改专班的工作人员谭亦颛:“咱们下午跑一趟,去王大姐家里瞅一眼,看看究竟是啥问题,你们也和施工队说一下。”
下午2点,街道旧改专班、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和施工队成员一起上门查看。“经过施工队检查发现,由于连日持续高温,新装的雨棚被晒开胶了,王大姐家阳台的玻璃窗也存在开胶的现象。雨棚和玻璃窗都有缝隙,下雨天肯定会渗水。”了解情况后,谭亦颛与王大姐约定,第二天先由施工队到家里来为玻璃窗打胶固定,确保水不会进到家里,雨棚的修复则安排登高车来做。
“阳台的玻璃窗我们自己来弄就好,天热你们太辛苦了。”王大姐赶忙说。“没关系,发现问题我们就一起解决了。雨棚你们自己弄不安全,我们叫登高车来弄,施工队最近一直在社区里的。”谭亦颛表示。
施工队成员到王大姐家为玻璃窗打胶固定。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眼下,很多老旧小区在实施旧改时只看眼前利益,忽略了长远的民生建设,缺乏人情味。对此,湖滨街道有解法——“改”出幸福感,“造”出满意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据湖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游广敏介绍,自今年3月青年路小区“共富基本单元建设”正式进场施工以来,湖滨街道居民议事会、“湖滨晴雨”民情民意工作室便同步在小区内开设了民情民意收集点,每天都会收集居民对改造的意见建议以及施工中需要“带一把”的工程。
住宅楼顶楼要做“平改坡”,但屋面漏水导致家里墙面发霉,居民希望这次施工“带一把”,帮助粉刷一下;一楼居民反映污水管满溢,臭气熏天,且通过物业维修基金维修工程量大、难度大且费用高,希望街道能“带一把”,帮助整改……每当遇到居民有额外的需求,街道专班小组的工作人员都会耐心记录,与施工方、物业协调,在“共富基本单元建设”中把这些不在改造范围内的事情管起来。
“虽然有些居民要整改的地方并不在建设工程量之内,但房屋主体修缮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尤其是一楼、顶楼住户问题比较多,申请修缮又要动用整幢房屋的维修基金,协调难度较大,湖滨老年人也比较多,在这次‘共富基本单元建设’中,我们能带就‘带一把’,能帮就‘帮一把’。”谭亦颛说,街道旧改专班小组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为这份主动加担子的“越界”工作而感到骄傲。
“帮一程、带一把”过程中,施工队到居民家里进行修缮。湖滨街道供图
据统计,截至目前,湖滨街道共收到居民提出需要“带一把”的问题258件,累计处理完成“带一把”民心工程207件。
“共富基本单元”怎么建?群众说了算
利益表达行为失范,个人意见乏人问津,这是不少基层面临的窘境。导致此现象的缘由则是社区管理机构与群众在社区参与中的地位不平等,多数参与事项都是由社区管理机构组织的,群众参与率低,从而致使仅有个人利益诉求而缺乏责任和权利意识。
为了让群众更好地参与基层治理,湖滨街道创新开展群众“参与式”建设,调动居民主动性创造性。
下午3点30分,电话响了起来。
“请问现在回杭州需要多长时间的核酸证明呀?到了需要隔离吗?”在解答完相关疫情防控要求后,王清芸放下电话。两分钟后,电话再次响起。这次是负责非遗手工体验课的刘老师打来的。
“我们准备明天下午在青年路小区的‘幸福邻里坊’开设一堂非遗手工体验课程,请问是否有空间可以使用?”经过查询,王清芸回复:“没问题,明天课程的参与人数大概是多少?”
结束通话后,王清芸立刻向“幸福邻里坊”预约了时间和场地,同时在消息群里发布了活动通知:“明天下午刘老师的非遗手工课,大家有时间都可以去学习体验一下哈。”
王清芸正在办公。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幸福邻里坊”的诞生,源于“问需于民”。
据了解,今年2月,在“共富基本单元”建设启动前,由10名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带队,在涉及共富单元建设的14个网格内开展了四轮民意调查。一个月的时间内,参与群众近3300人次,收集到200余条意见建议,汇集成8份统计结果。
“群众的声音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游广敏表示,群众在老旧小区规范化物业管理、增设室内活动场所、整治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呼声非常高,期盼强烈。
“一切还是要从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出发。”游广敏说,整理统计前期的调研信息后街道发现,居民的主要诉求集中在老年人活动室、健康理疗、便民类服务、共享书房等方面。“湖滨寸土寸金,能拿出这么一方天地很难得,我们秉承因地制宜、功能集成、共享开放理念,尽可能覆盖群众全年龄段需求,打造‘5分钟生活服务圈’,把功能‘融’进去,让‘共富基本单元’建设有‘感觉’。”
问需于民。现如今,老街坊们谈谈天、看看书有了新去处。
居民在湖滨街道“幸福邻里坊”内阅读。湖滨街道供图
走进“幸福邻里坊”,一楼设有邻里迎客厅、议事坊、书吧等区域;二楼区域主要用于会议室、手工教室、志愿者活动室使用,也可承接小型演出。“邻里客厅将开放给大家预约家庭活动。”游广敏说。
“蛮高兴的,现在我们闲下来就去‘幸福邻里坊’转转,不愁没事做。”居民孙新宝在群里看到王清芸发布的活动通知后立刻报了名,“非遗手工我蛮感兴趣,到时候拉上我的一帮老朋友一起去体验一下。”
下午4点50分,王清芸接到了施工方的电话:“小区新的乒乓球桌准备放在哪个位置?需要确定一下。”“好的稍等,我来联系文化站问问,确认后给你回复。”王清芸说。
王清芸介绍,前期在和居民的交流中发现,大家对日常健身运动场地需求比较大,趁着这次“共富基本单元”建设,经过商议,为居民争取了更多的活动空间。
“需求统计数据还不够,我们还要和居民面对面交流,亲耳听到他们的想法才行。”湖滨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青年路社区党委书记蒋剑俊介绍,根据“共富基本单元”建设进度,街道在“湖滨晴雨”工作室设立“共富基本单元”建设民意收集点的基础上,同步开启了“相约星期五”“人大联络站”“晴雨议事访”三大议事平台,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的联络员也积极参与,通过恳谈会,民情观察员、居民议事会成员与街道互动交流、凝聚共识。在问需于民的过程中,除了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意,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预判推进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
青年路社区居民凌国光作为“湖滨晴雨”工作室的民情观察员,在参与“共富基本单元”建设中,还带头拆除了自家的保笼,然而老房子的特殊户型也让他面临了尴尬的窘境,“没有保笼的遮挡,家里卫生间在公共楼道口就能一览无遗,安全与隐私如何兼顾?”
得知凌国光的诉求后,“湖滨晴雨”工作室将此信息共享发起给线下居民议事会“晴雨议事访”和“湖滨晴雨”工作室“相约星期五”等协商议事平台,两大平台邀请设计单位、旧改专班一同上门查看情况:如何处理、用什么材料、装修案例、具体高度宽度……大家一起就地协商,共商方案。
一周后,一块兼顾遮挡和美观功能的磨砂背景板安装在了楼栋每一层的尽头,一处小小细节让居民安心暖心。
改造后,社区的居住品质和美观度都大幅提升。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通过‘共富基本单元’建设,我们希望能够全方位打造出‘家门口的宋韵文化客厅’,让历史街区重新焕发生机。同时,通过创新开展群众‘参与式’建设,调动居民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实现全龄友好、商居智融、独具韵味、时代乡愁四大愿景,努力让居民成为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游广敏说。
微信
微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