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梦飞扬,追梦的脚步一刻不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将竭诚为世界奉献一届奥运盛会。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
还有一个月,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将拉开大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相约北京,用拼搏与汗水书写各自的追梦故事。
还有一个月,奥林匹克之火将再次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空燃起,奋进的中国与奥林匹克再度携手,奏响“和平、友谊、进步”的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要突出‘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全面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精心做好赛事组织、赛会服务、科技应用、文化活动等各项筹办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风险。”
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回首过去6年多,筹办之路走得踏实稳健、硕果累累: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就绪,科技元素成为筹办工作新亮点;区域协同发展驶入快车道,北京“双奥之城”的名片熠熠生辉;我国冰雪运动实现跨越式发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逐步推进,改变了世界冰雪运动的风貌……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为引领,冬奥筹办正向着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奋力前行。
我们,准备好了!
筹办正冲刺 蓝图变现实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3360块曲面玻璃拼成的22条“丝带”在阳光下晶莹夺目。
从2018年1月23日打下第一根桩,到如今顺利完成“相约北京”国际测试赛,“冰丝带”规划中的匠心、建设中的创新,为“双奥之城”增添新的色彩——场馆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环保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在冬奥会历史上尚属首次;这块亚洲面积最大的人工冰面,赛后将对大众开放。“相信‘冰丝带’未来会成为美好生活的一个新标志。”国家速滑馆场馆运行团队主任武晓南满怀信心与期待。
筹办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蓝图已成为现实。12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并全面具备办赛条件;3个冬奥村、主媒体中心等非竞赛场馆已交付使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奖牌“同心”发布,讲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承载奋斗、写满期待的一块块冬奥“拼图”,共同筑就冰雪梦、冬奥梦。
从2021年10月5日到12月底,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的8个竞赛场馆,陆续举办了10项国际赛事、3个国际训练周和两项国内测试活动。来自境外的2000余名运动员、随队官员和工作人员参赛。从疫情防控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到完全对标赛时运转标准,“全要素测试”精益求精,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从参赛运动员和各奥委会得到的反响都很好,对场馆设施和赛事测试质量都感到满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评价。冬奥筹办工作也收获了各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的好评。国际雪橇联合会主席埃纳斯·弗格力斯称赞延庆赛区的雪车雪橇赛道,“对于所有雪橇选手都是一件很好的礼物。”国际冰球联合会副主席奥摩卡诺夫考察了北京冬奥冰球比赛举办地——五棵松体育中心和国家体育馆后表示,“测试活动的效果很好。赛事举办时,相信一切都将处于最好的状态。”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挑战,但冬奥筹办工作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京张大地涌动着争分夺秒、全力冲刺的奋斗热潮。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三方于2021年10月和12月共同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第一版和第二版,在相关各方经过充分协商和广泛讨论的基础上,为冬奥相关人员提供防疫方面的指导,便于他们做好来华参赛的准备。
“我们相信这些应对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疫情风险,既保证运动员和所有涉奥人员安全、便利地参加训练、比赛和工作,也能保护中国民众的健康安全。”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说。
来自希腊的奥林匹克火种正在中华大地进行展示,激发出人们对奥运再次来到中国的炽热情感。北京冬奥组委秉承健康至上的原则,将火种展示和传统火炬接力相结合,创新性地开启了火炬传递之旅。从希腊全程迎接冬奥火种的北京冬奥组委特别代表——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于再清说:“奥林匹克火种又一次带给人们信心、温暖和希望,凝聚起共同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主题口号振奋人心,展现了全世界对共创美好未来的期待。中国有决心、有底气兑现承诺,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力备战忙 拼搏为梦想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冬奥号角已清晰可闻,中国冰雪运动员正争分夺秒,为梦想冲刺。
申冬奥成功时,109个冬奥小项中的1/3,在我国尚是空白。6年多来,在“扩面、固点、精兵、冲刺”的备战方略下,109个小项“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的目标已经实现,中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的脚步坚实有力。
截至目前,中国选手已经在北京冬奥会7个大项、15个分项、95个小项上实时入围。满怀“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信念,各支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正在冰场雪原上顽强拼搏,用汗水浇灌希望。
作为中国冰雪的“金牌之师”,中国短道速滑队已经实现满额参赛。24岁的任子威本赛季连续3站世界杯比赛都有金牌进账,他说:“参加每一项比赛我都渴望拿金牌。家门口的冬奥会,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22岁的宁忠岩4站速度滑冰世界杯斩获3金2银,展望北京冬奥会,他将“把最好的自己展现给全国人民”。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些原先的弱势项目借助北京冬奥的历史机遇迎来发展新契机,竞技体育“夏强冬弱”“冰强雪弱”的局面正逐步得到改善。
17岁少年苏翊鸣成功完成了内转转体1980度抓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这一超高难度动作的选手。他在不久前的大跳台世界杯美国斯廷博特站比赛中夺得男子单板滑雪金牌,创造了中国滑雪新的历史。
冬奥会上兼项参赛的谷爱凌在同一站比赛中夺得了自己的首枚大跳台金牌,成为世界上首位在比赛中完成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动作的女将。她说:“我等不及参加冬奥会了,非常期待自己的表现。”
惊喜或许不止于此,迎头赶上的雪车、雪橇、钢架雪车、越野滑雪、北欧两项……追梦的征程上,中国冰雪运动员厉兵秣马、整装待发。
北京冬奥是全世界冰雪运动员的共同期待。在芬兰比赛时,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选手徐梦桃不断回答外国选手关于北京冬奥的问题,“他们很关心北京冬奥的准备情况,并对参赛充满期待。我对他们说,北京冬奥的场地‘老好了’。”
2021年举行的一系列冬奥测试赛和测试活动,让前来参赛的外国选手印象深刻。置身于首都体育馆的冰面,芬兰花样滑冰选手珍妮·沙里宁感慨:“场馆里的一切都令人兴奋,我喜欢在这儿比赛。”
冬奥舞台已经准备就绪,等待着全世界的冰雪运动员奉献一幕幕精彩好戏。
神州冰雪热 处处健身潮
2021年12月19日,第八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在湖北启动。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冰雪活动接踵而至,成为冬日里的风景。
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
冬奥筹办是一盘大棋,落子不只在竞技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正在神州大地铺展出生机盎然的新时代画卷。曾经,“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如今,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参与的群体像滚雪球般扩大,冰雪运动在大江南北已“唱响四季歌”。
在上海,近年来举办了5000多场大众冰雪赛事,吸引120余万人次参加,嬉冰戏雪逐渐成为都市生活新风尚;
在重庆,两届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在当地培养了不少冰迷,少年儿童阳光体育冰球挑战赛、花样滑冰公开赛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乌鲁木齐,雪地足球赛、冰雪嘉年华等特色冰雪活动营造出喜迎冬奥的浓厚氛围,冰雪旅游、冰雪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等重磅文件陆续出台,明确目标、明晰路径、加强保障,为冰雪热再添一把火。
据统计,到2021年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分别达到317%和41%。大江南北,群众赏冰乐雪、健身热潮涌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成果显著,为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夯实根基。
巴赫说,北京冬奥的成功举办,将永远地改变世界冬季运动的风貌。北京冬奥不但助推世界冬季运动发展迈上新台阶,也将为区域发展增添动力。
雪季来临,塞外小城崇礼银装素裹。这个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今已擦亮了滑雪的金字招牌——崇礼目前拥有7家大型滑雪场。崇礼走出的脱贫路,正是冬奥筹办促进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
努力交出冬奥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北京冬奥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写下新范本。京张高铁将北京和张家口连接为“一小时经济圈”,区域间互联互通不断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治理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强,蓝天碧水令人身心舒畅;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不断挖掘资源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场馆及基础设施建设均将赛后利用纳入考量范围,共享筹办成果,造福人民生活;场馆无障碍建设与全面提升举办城市无障碍环境有机结合,社会文明风尚不断提升……“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的冬奥可持续发展愿景渐成现实。
“北京冬奥的筹办工作给国际奥委会留下深刻印象。我们期待着和所有人一起,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写下这一新篇章。”巴赫说。
一个月后,世界各地的冰雪运动员将在北京冬奥的舞台上展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中华文明同世界多样文明的交流互鉴将谱写出新的华章,北京冬奥将为奥林匹克运动带来新的荣光。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微信
微博
返回
顶部